【逃犯條例】「感受型」接收負面資訊情緒大 專家籲轉換方式減壓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修訂《逃犯條例》草案爭議持續逾月,連日發生多場遊行及留守、清場衝突、民間各種不合作運動,甚至接連發生反對修例人士墮斃事件,社會彌漫一片負面氣氛,有市民接收相關資訊後,感到情緒受困,國際心理救援組織災後心理輔導協會早前開設「救心熱線」,協助被近日受《逃犯條例》困擾的市民,截止今日,已有近200名市民求助,當中28名屬於有自殺傾向人士,該會呼籲有需要的市民應盡早求助。該會總幹事杜永政表示,若屬於感受型性格,應選擇一些接收負面資訊後、自身情緒反應較低的渠道看新聞,壓力將可減半。

杜永政表示,若發現自己接收負面資訊後情緒受困,應即時求助。 (資料圖片)

不應等待症狀持續逾月才求助

近日接連有人表達對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草案的訴求後墮斃,引起廣泛討論,社會彌漫一片負面氣氛。國際心理救援組織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由16日開始,設立「救心熱線51815501」,由註冊創傷心理治療師,為受事件影響的市民提供心理支援服務或治療,總幹事杜永政表示,截止今早,已協助近200名人士,當中有28個屬於有自殺傾向人士。協會發出新聞稿,呼籲港人平日需多注意心理健康,杜永政亦表示,抗壓力人人不同,當遇上困擾事情時,負面情緒困擾指數(Subjective Unit of Disturbance)可以很高,故不應等待情緒困擾症狀持續逾月才尋求協助,應即時求助。

應了解自己心理本質

不少心理學研究顯示,每當一人突然死亡,會有至少七個人患上難以治癒的創傷後壓力症(俗稱PTSD),如果死者屬於多人敬愛者,情緒受困的人會更多。杜永政引述協會過往處理過的10萬多個自殺個案當中,沒有一個個案是希望走上絕路,提醒情緒受困的人應盡早求助。活於資訊發達的年代,市民容易接受來自各方面的自殺新聞及意見,杜強調,當看到相關的自殺報道時,每個人應學習了解自己的心理本質,選擇如何處理自己接收資訊的形式及頻率。他舉例,如屬於比較感受型的人士,可以注意自己比較容易受影像、聲音或身體感覺而影響情緒,只需改變接收資訊的形式及頻率,「好似你食雪糕會胃痛,就算人哋唔會,咁你咪唔好食咁多;如果自己本身對影像好敏感,可以選擇唔睇新聞片同相,轉而喺收音機或報紙接收新聞訊息」,將可大大減低情緒的反應,增強對自殺資訊的免疫力。他補充,若不論文字、聲音或影像都會大幅牽引自身情緒,可考慮減少接收相關資訊的次數,「平時一日睇四次,盡量改為一日睇一次,甚至幾日先睇一次」。

杜永政又指,根據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數據顯示,調查不同地區人士在不適當地接收負面資訊後的情緒,亞洲地區有三分一人會出現PTSD症狀,他提醒,若自己是屬於理性分析型,可助感受型人士走出困局,「需要更加體諒身邊屬於感受型嘅人,建議佢哋改變接受資訊的方法」。

「社會運動 情緒Secret」專頁成立

近月有市民接收負面資訊後,情緒受影響,「社會運動 情緒Secret」專頁昨日應運而生。管理員接受香港01訪問,透露成立目的,是希望為網友提供一個表達因社運及議題引發的情感、故事或思考的地方,亦希望為他們提供釋放情緒的平台,「未準備好分享的人,也可以在這裏找到共鳴或安慰」。

專頁由數名年輕人成立,網友可透過私訊,表達自己近日的情緒困擾,管理員經挑選後,會將部分個案及回覆刊出,專頁亦會轉載一些傳送關懷信息的漫畫,盼能為網友提供心靈安慰。該名管理員強調,沒想過要成為這些分享者的跟進社工,或專業輔導員,「但我們希望可以與分享者平等地、一起努力走下去」。

管理員盼在絕望中找前行力量

他指專頁成立不足一天,收到的私訊,全是與近日因修訂《逃犯條例》爭議引起的負面情緒有關,「似乎大家都好唔開心,我哋會盡力又認真地回覆」,被問及處理大量信息時會否感到疲累,他指若感到「心很累」,管理員也會提醒自己要慢下來,「畢竟我們都是普通人,也有無力、疲倦的時候」。

對於現時情緒受近日事件影響的人,管理員發揮正能量角色:「我們一起努力吧!」他提醒,在絕望中總會找到一點讓人前行的希望及力量,也會找到同行者,「希望我們都找到那一點光線,支持我們繼續前行」。

求助網站和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24小時網上輔導:91012012(SMS)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