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五生投訴學校髮禁 學者籲學校給予彈性 稱事件為社會帶來討論

撰文:鄧栢良
出版:更新: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中五生林澤駿,前日(19日)在網上發佈片段,講述自己因留長頭髮被校方指違反校規,因而被剝奪參與學校活動或面臨停學。其後他向平機會投訴「髮禁」涉性別歧視,並獲平機會接納,將會與校方進行調停或調查。
有學者認為林同學以切身經歷為社會帶來討論,可令社會重新思考「髮禁」及其延伸的性別議題,包括性別認同及性別不安等。學者相信不少學生會因校服及髮型與性別認同不一致,導致情緒受困擾,故建議學校可考慮讓學生在衣著打扮上有彈性選擇。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郭勤指,林同學在Instagram交代自己有少許性別焦慮(又稱性別不安 gender dysphoria)及不希望畢業後仍蓄短頭髮,故建議該校老師及社工可與學生溝通,了解留長頭髮對林同學的重要性、頭髮表達與性別焦慮是否有關係、性別焦慮影響情緒的程度如何、會否影響個人運作等。

今次林澤駿向平機會投訴學校「髮禁」一事,在坊間引起不少迴響,網民除討論「髮禁」及校規的合理性外,亦談到學生的性別認同等議題。而林澤駿接受傳媒訪問時亦稱,自高中開始探索性別,並形容自己的性別認同「較偏向中性少少」。郭勤有文章指出,性別是光譜般的概念,並非只有男女二元之分,可以是男、女、跨男、跨女、非二元、半男半女、又男又女等。郭坦言,老師及社工要對性別不安及性別認同有認知,也要觀察學生日常生活或在社交平台會用什麼代名詞(pronoun)稱呼自己,方可理解學生的性別認同及其需要。

郭勤以往處理不少個案,發現有學生會因為校服及髮型與自身的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不一致,影響精神健康,包括出現抑鬱及焦慮的情緒。郭勤引述一個案,一名學生身份證上的性別是女,但個人性別認同是男,所以要求剪短頭髮及穿男裝校服,因為該學生如穿着女裝校服,就會抑鬱及焦慮、甚至產生傷害自己的念頭。經家長及醫生寫信後,再與校長、老師及社工開會交流,校方最終亦允許該學生著男裝校服上學。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郭勤(右2)。(資料圖片)

郭坦言,現實仍有學校拒絕讓步,尤其是有宗教背景的學校,即使家長接受子女的性別認同及衣著打扮要求,但校方仍以違反校規或宗教理由拒絕,有些學校更否定學生的想法,認為學生「係錯,要改」,這樣的處理手法對學生情緒影響極大,令學生情緒受困擾。

郭勤指,其實有些國際學校對於學生衣著打扮的要求比較彈性,如校方要求所有學生身穿同一款上身衣服,但容許學生自行選擇下身著褲或著裙,髮型方面亦容許可長可短。郭認為,這做法既可維持校服統一,亦可給予學生有彈性選擇,值得其他學校參考。

郭勤續舉例解釋,以往學校及社會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的學生認知不足,就誤以為學生行為有問題。但隨著社會進步,現時學校及社會了解何謂SEN,亦會理解SEN學生的情況,而且會在教學上作調適。

郭認為,學校及社會要了解學生會有自身的性別認同,不要認為提出意見的學生是「搞事」、為難學校或有行為問題。郭坦言欣賞林同學勇於站出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並以切身的經歷為社會帶來討論。郭認為,可能許多學校都有跨性別學生,無法用自身認同的性別返學,會帶來不少創傷,故今次事件可令社會思考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