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MMA主角曝光 80後「特技情侶」揭開行業秘辛 盼新血入行

撰文:楊嘉朗 陳傲淇 蔡正邦
出版:更新:

大埔街頭早前上演一幕情侶MMA,「奪命鉸剪腳」、「無敵風火輪」如同重演經典港產動作片,後來真相曝光,片中「黑衣男」及「白衫女」是譚仔快閃宣傳所僱用的特技人。不過戲假情真,男女主角確是一對貨真價實的「特技情侶」,他們因一場舞台表演而相知相識,刷出愛火花,舞蹈員出身的Suki更在特技人MJ的引領下入行。兩人揭開特技人不為人知的秘辛,原來排練一個動作只要30秒、特技人做戲要做全套、最難的不是被燒成火人,亦道出行業如今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局。

MJ及Suki分別入行15年及6年,參與過不同大小的電影劇集,亦當過不少天王巨星的替身。(楊嘉朗攝)

同受80年代港產動作片薰陶 一場演出後變特技情侶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業處於巔峰期,全盛時期年產300部,動作大片更衝出國際,令香港獲得「東方荷里活」的美譽。武打巨星過招時拳來腳往,使盡渾身解數,看得觀眾大呼過癮。陳俊峰(MJ)笑言﹕「我老竇買啲DVD都係港產動作片……點解佢唔買其他片?」結果他跟大多數80年代出生的港人一樣,自小受港產動作片薰陶,鍾愛武術及特技動作,在公園到處跑跳,練習翻筋斗,長大後轉而挑戰跆拳道及跑酷,為日後特技人生涯打穩根基,最終獲師兄引薦入行,不經不覺參與無數大小電影,至今已15個年頭。

黃瑞琦(Suki)的資歷較淺,只有6年。她幼時也看過動作片,誇張的特技動作場面總是令她嘩然,不禁懷疑打鬥場面的真偽,同時亦燃起興趣,但求學時期遭家人反對學功夫,認為「學跳舞女仔啲」,她於是成為職業舞蹈員。最終領她走入特技人行業的伯樂,便是如今成為男朋友的MJ。

或許是緣份,兩人在一次主題樂園的演出上童話式般相識,之後墮入愛河變成情侶。(楊嘉朗攝)

或許是緣份,兩人在一次主題樂園的演出上童話式般相識,他們於投射螢幕上交替演出,男生負責動作打鬥,女生則負責跳舞,舞台中看着彼此演出,當時已互生情愫。後來,對功夫動作感好奇的Suki便向對方探問,MJ亦不吝賜教,更邀請她到著名特技影星楊盼盼開設的訓練學校學習基本功,有「跳舞底」的Suki在訓練學校得心應手,實習滿一年後便入行。

Suki入行後,才知道那些特技人真的是從高處墜下來,被車撞的場面如假包換,「原來很多事(動作)真是用生命硬接,先至有今時今日香港電影點解咁出名!以前(八、九十)年代好勁! 」

▼Suki使出「奪命鉸剪腳」過程逐格睇▼

+12

▼特技情侶重演「奪命鉸剪腳」▼

+5

30秒籌備「奪命鉸剪腳」 關鍵是心理壓力

當特技動作成為一對情侶的共同語言時,一句說話、一個眼神、一聲口令,兩人便意會彼此想法,在記者面前演練一些動作,例如跳起飛腳踢、跐踭揮拳的套路,也只花短短十數秒彩排。

因此,宣傳片段中所施展的男女合體技看似複雜,其實籌備動作只需30秒,因功多藝熟,早已得心應手。難度在於配合,基本功及體能也是必備條件,但最重要是有膽量,失手多是心理問題,Suki以「無敵風火輪」為例,「最緊要女仔夠膽放手,upside down(上下顛倒) 衝破嗰個恐懼心理關口」。

談及當日動作設計,MJ解釋動作特技多是從極限運動或摔角招式轉化而來,只是演練時更為真實,但會合理地呈現,「係真實同誇張之間,做得太真又不能夠,等大家有個討論空間」。他們亦會找出男女合體技的平衡點,例如男性天生體格較女性健碩,女生難以拳打腳踢擊倒男方,故使用「奪命鉸剪腳」這類捨身技,動用全身力量的招式會較合理。

▼「奪命鉸剪腳」源於周星馳電影▼

特技人也要演戲 主角神態要跟足

宣傳影片起初在網上瘋傳之際,大部分網民對信以為真,許是與兩人演技有關。片中Suki以手猛拍MJ肩膀,繼而連環揮舞布袋,雙方停手相視時,眼神亦交足戲,隔着口罩也看得出兩人七情上面。

其實,仿間俗稱「特技人」,全名是動作特技「演員」,顧名思義除了可以表演動作特技,亦要能演戲。例如擔任替身一角,雖說會靠剪接換回正身,但有時力求完整,避免穿崩位,出色的動作特技演員會在動作結束後依然模仿正身神態,令畫面更自然,「譬如話演員落咗地會點演,如果佢角色瀟灑啲既,想撻完落地就起返身,但個替身係地下叫苦,就可能不合理」。動作特技演員同樣要留意各種細節及小動作,MJ曾擔任鄭伊健替身,笑稱對方是左撇子,設計動作如持槍姿勢等,便會作相應的調整,非常講究。

動作特技演員卻並非他們的第一份工,MJ年少時喜愛跆拳道及跑酷,Suki曾是職業舞蹈員。(楊嘉朗攝)

不過,特技人最難的課題,既非演戲,也不是場面刺激的穿玻璃、碌樓梯、火人等高難度動作。MJ舉例指,配合電影拍攝手法是其中一大難題,例如導演採用一鏡到底的運鏡手法,牽涉很多部門時壓力會很大,稍有差池,便要重頭再來,「大家要配合得好好,腎上腺素飆得很高」;若電影道具受預算所限,只有一塊玻璃,演員則不能失手,需要「一take搞掂」。

同任替身的Suki亦叫苦,笑言不少香港女星十分窈窕,令她十分「頭痛」,因為特技人要放置護具在衣物內,身材會顯得更大,為免與正身有出入,特技人必需時刻都要管理身材,所以她一有時間便會去健身室鍛鍊。

電影業由盛轉衰 業內人盼重回巔峰

八十年代的武打巨星、特技人赤手空拳便開拍,跳樓只鋪紙皮箱當氣墊,一場戲下來全身瘀傷。電影業走過數十載,片場安全性、勞工福利、培訓渠道與時並進,兩人認同如今的特技人幸福得多,例如跳樓可用安全威也,失手也得即時重來,再配合完成度高的電腦合成影像,畫面上難以找出蛛絲馬跡。

而於1993年、電影業黃金時代成立的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為本是自僱人士的特技演員,傾洽了勞工保險,MJ曾在彩排時腳部嚴重骨折,是享用這個福利的第一人,全靠保險捱過難關。

至於楊盼盼自2000年設立的訓練學校,為行業持續培訓新人,同時資訊流通的互聯網亦有助提升行業水平。MJ指過往的高難度動作,網上已有教學,年輕人可輕易獲取資訊,也能多看各地動作電影學習不同技巧,繼而化為己用,「以前我哋Cap(擷取)條片段落嚟,不斷睇,無教學無剩。」說到此刻,MJ泵心口,笑言﹕「依加就覺得係冤枉路,不過我哋幫佢行啲,前輩又幫我行啲,每一代人都係咁」。

不過,作為香港八大創意產業之一,電影產業體制雖然漸趨完善,但行業發展卻步入衰退期,電影產量遠遜以往,前線特技人亦只餘不足百人。作為業界一份子,兩人期盼終有一日港產動作片再現昔日輝煌,故行業需要新血入行,「唔可以永遠都由我咃去做,(否則)題材就會由情侶打架變成老人家打架。」

作為業界一份子,兩人期盼終有一日港產動作片再現昔日輝煌,故行業需要新血入行。(楊嘉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