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1週年.圖輯】由悼念胡耀邦到血腥鎮壓 回顧15個震撼時刻

撰文:樊素心
出版:更新:

事隔31年,香港對如何看待六四事件,出現了不同聲音,然而歷史不會改變。31年前,當中國經歷躁動不安的變革之時,紀實攝影師把學生運動、絕食、解放軍清場至傷者待救的畫面都一一拍下。這些照片被保存在各大通訊社的圖庫之中,是歷史的紀錄。「01影像」編輯挑選了15張具歷史意義的珍貴照片,讓讀者從影像中回顧六四事件。撰文:樊素心

1989年4月15日,曾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胡耀邦因心臟病逝世,北京學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悼念胡耀邦。悼念活動後來演變為示威,學生要求中共政府重新評價胡耀邦同志的功過是非、肯定其「民主、自由、寬鬆、和諧」的觀點。圖為4月19日,學生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為胡耀邦獻上花圈。( Mark Avery/美聯社)
1989年4月尾,學生開始罷課,北京大學學生王丹被推舉為領袖。圖為他於同年5月,帶領其他學生參與絕食。(美聯社)
1989年5月13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戈巴契夫訪問中國,中共領袖要求學生離開天安門廣場,總書記趙紫陽曾與學生談判,但學生最終堅持留在廣場絕食。事後鄧小平與趙紫陽兩位領導人的意見出現嚴重分岐。(美聯社)
1989年5月16日,醫護人員在天安門廣場設立救護站,支援絕食群眾,當中包括中國紅十字會的醫護人員。(Sadayuki Mikami/美聯社)
溫家寶(右三)為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左三)的秘書。(美聯社)
政治局常委成員在5月17日與鄧小平開會,鄧在會上表明要戒嚴,以防止另一次內戰或文化大革命爆發。5月20日,中共宣佈北京部份地區實施戒嚴。圖為5月22日,深圳有約萬名支持民主的市民遊行,表態支持北京的學生。(Andrew Wong/路透社)
1989年5月23日,天安門廣場上的毛澤東肖像被潑漆,工人正用布遮蓋畫像。(Ed Nachtrieb/路透社)
5月26日,學生持續佔據天安門廣場,以絕食表達不滿。然而學生中亦出現不同派系,希望拉攏從不同地區抵達北京的學生加入。(美聯社)
5月30日,學生在天安門廣場上豎立民主女神像。攝影師在夕陽之中拍下這一刻。(Jeff Widener/美聯社)
《北京日報》在6月1日刊登了一篇名為《天安門廣場啊,我為你哭泣》的文章,作者指因為示威運動內部混亂和無秩序而感到失望。文章引起仍留守天安門的學生不滿。部份學生到《北京日報》總部外焚燒報章洩憤。(Jeff Widener/美聯社)
6月2日,中共高層同意以清場恢復北京秩序。圖為6月3日,解放軍驅散在人民大會堂前聚集的學生,解放軍和市民互相衝突。(Jeff Widener/美聯社)
6月3日晚上,國營電視台呼籲北京市民留在室內,但仍有大批市民走上街頭阻止軍隊清場。圖為6月4日清晨的北京,有示威者冒著火光,以雜物阻擋坦克前進。(Jeff Widener/美聯社)
6月4日早上,市民用手推車運送滿身鮮血的傷者到醫院接受治療。(Liu Heung Shing/美聯社)
6月5日,解放軍將天安門廣場清場。一對駕著單車的情侶躲在天橋底,避開橋面的軍人。(Liu Heung Shing/美聯社)
6月5日,另一令人無法忘記的畫面,就是王維林以肉身阻擋坦克的照片。這張照片成為了六四事件中標誌性的畫面,象徵平民以身軀擋住施以強權的中央政府。(曾顯華/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