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校教師】兼顧生涯規劃 社工:冀學生知道肢體有限、能力無限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作為「聾校」路德會啟聾學校的教師,教學的工作其實不只在學校內,與其他主流學校的學生和家長溝通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路德會啟聾學校副校長Penny解釋說:「隨着融合教育的政策,聽障程度較輕微的學生會進入主流學校學習,他們如何融入校園生活、在教學上如何配合等問題,也需要我們的教師到主流學校為教師們分享經驗,因此我們的工作幾乎遍及全港。」

為使學生更能融入社會,學校在課餘時間也安排了不少活動讓他們親身接觸。(黃寶瑩攝)

聾校的假日活動多,每星期也有OLE課程(其他學習體驗),期望帶給學生更多機會接觸社會,老師們當然需要隨隊出席。已為人母的Penny和Heather說:「平日早上8時返工,做到最夜時,試過晚上9時多才離開學校,回到家時孩子們都睡了。所以,有時我們會帶同孩子參與學校的課外活動,既是工作時間,也是親子時間,很多老師和學生都認識我們家的孩子呢!」

Penny說,她在去年的暑假只有3天的假期,而啟聾學校今年正式將新翼的校舍改建為宿舍,身為副校長的Penny預計今年的暑假需處理宿舍的工作,屆時可能連3日餘暇都沒有!

教師&社工:幫家長調整期望

「怪獸家長」、「直升機家長」遍地皆是,特殊兒童的家長會不會有點不一樣?Penny說,即使是特殊小朋友的家長,也會有「望子成龍型」與「毫無所謂型」。「聾人子女的家長可能是健全的,他們都會擁有一般家長的心態,想子女有更高成就;也有一些家長對子女很放鬆,只要求他們快樂地成長或順利完成中學課程。」因此,教師除了教育學生,有時也要向家長解釋學生的狀況,為他們作適當的安排。

學校社工Candy坦言,聾人就業的情況並不理想,希望更多僱主給予機會。(黃寶瑩攝)

學校社工黃琳(Candy)指出,聾校同樣有不少特殊需要的學生,他們部分曾在主流學校受過欺凌與被嘲笑的學生,或是家中受父母賦予太高期望,都會令孩子的心理承受一定的壓力,「所以社工和教師需要緊密合作,留意學生的情緒和表現、家庭背景,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學習計劃。為他們建立自信,是很重要的一步。」Candy說。

職場機會少 畢業生多炒散

聾校除了關注學生的學術發展,也着意發展他們的技能發展,始終他們在畢業後也需投身職場工作。不過,現實總是殘酷,Candy坦言不少畢業生很多時候從事是「炒散」或是簡單文職,有時也會「做做吓就唔做」。她認為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在工作環境中面對健聽的人士,他們自信心較低,也會介意他人的眼光,有時也會因無法順利融入而感到氣餒;另一方面,公司也未必懂得支援他們情緒需要或是給予工作上的意見,導致他們無法長久穩定工作。」

因此,啟聾學校也會為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為了讓學生緊貼市場發展,增強競爭力,校方更設立了創意探知室及創意科技室,發展學生的創意思維,又積極鼓勵他們參加比賽,增強學生自信。Candy說,現時學校有與商戶及社福機構合作工作實習計劃,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包括任職侍應、水吧、康體服務助理、美容和活動助理等,未來也會改建校園的空間用途,讓學生學習沖調咖啡的技能。「學生在實習時得到的評價不俗,僱主指他們很乖、態度很好。我也希望從中能令學生理解到肢體有所限,能力卻並不受限。」Candy說,她亦希望僱主可以提供就業機會和友善的工作環境,並安排配合能支援聽障人士的同事,讓聾人就業有更好的展現平台。

校內有一個仿如教育電視內的Cyber佈景,其實是「創意科技室」。(黃寶瑩攝)

作為特殊孩童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啟聾學校的學生由小學「一條龍」上中學,還需為他們畢業後的學業及事業鋪路。在訪問中所訴說的辛勞之處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每每提及學生和工作,不論是Penny、Heather還是學校社工Candy也會展現燦爛的笑容。「我們讓學生與社會接軌,然後彼此也生活得更好!」當在工作尋找到意義,在工作之中獲得一聲同事的鼓勵、一位學生的笑容,已使她們不計較一切的投入和付出了。

【聾校教師.上集】
教育部門想聾校考TSA? (按此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