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來人】為亞洲人開眾籌平台 多重把關防集資者「走數」

撰文:仲欐因
出版:更新:
Richard期望Umadx能成為亞洲區內的信譽眾籌品牌。(黃寶瑩攝)

想搞眾籌?按此即睇更多由本地單位發起的眾籌項目

古靈精怪鬼主意人人都有,要將主意變成商品再銷售到世界各地,眾籌便成了大家實現夢想的競技場。去年9月,香港再出現多一個眾籌平台,創辦人Richard希望透過平台Umadx,意即「you make a dream extraordinary」,讓更多人敢於追逐夢想。

曾負責為外國慈善團體進行直銷工作的Richard,向來非常留意捐款募資的方式,有見眾籌愈趨普及,便開始思索如何把外國成功的一套帶來亞洲。Richard認為,Kickstarter和Indiegogo帶動了全球的眾籌風氣,但模式卻未必能貼切迎合亞洲巿場。「外國人喜歡冒險,接受風險的能力較高,但普遍亞洲人的心態傾向保守,這是一種基本的文化差異,所以我們不會把Kickstarter和Indiegogo的一套倒模帶來亞洲,反是會增添適當流程,打造信用度更高的眾籌平台。」

Richard指內地眾籌風氣有過熱跡像,因為會先在香港建立好良好健康的眾籌品牌,隨後才逐步擴展市場。(黃寶瑩攝)

Richard認為現時的眾籌平台巿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而亞洲區,包括東南亞及中國,不論在收入水平,還是社交媒體推廣與應用均日趨成熟,因此決意創辦以香港為基地,面向亞洲市場的眾籌平台。「眾籌是金融科技(FinTech)的一種,香港的金融業處於經濟的領導地位,是發展金融科技的最佳之選。但香港只有700萬人口,並不足以維持一個平台發展,因此我們的策略是先在香港建立一個有口碑的品牌,再到東南亞擴大用戶群,最後才進入中國巿場。」Richard留意到中國其實已有不少眾籌平台,唯獨欠缺具代表性,有巿場領導地位的平台,過熱的眾籌風氣也令他暫不以中國為起步點。

Richard所設計的平台,最特別之處在於設有「雙層募資模式」,創建者只要成功募集到最低募資目標的金額,扣除Umadx 10%的行政費和支付系統手續費後,便可得到相關資金;如能募得總目標,則只需扣除5%行政費。為建立高信用度的平台,防止「走數」、延期,甚至洗黑錢的情況出現,Umadx聘請獨立會計師為每個項目核數,並會尋求專業意見,有權將資金分批發放予創建者。「現時眾籌平台上的漏洞,是往往在創建者『走數』後平台才去追問,那已經損害了大眾對眾籌的信任度,我們將把關工作做得更前,嚴防這些情況。」Richard說。

Richard認為創意項目必然存在風險,因此需要添加措施把關,打造更迎合亞洲巿場的眾籌平台。(網站截圖)

有別於遠在美國的Kickstarter和Indiegogo,提案後沒有任何支援便默默上架。在Umadx提案,創建者將與Umadx團隊會面,吸收專業意見,從而完善創意項目,而經過Umadx團隊與Richard親自審核後,再會由獨立會計師確實項目無誤墜法律灰色地帶,提案便正式上架。Umadx期間亦會密切留意項目的瀏覽量,從而協助創建者訂好宣傳策略,例如應在何時於哪個社交媒體發帖,或應撰寫甚麼內容推廣項目等,也是Umadx的支援服務。而成功眾籌後經過會計師核數,正常情況下14天便能獲得資金。

金融科技在全球擴展,本港亦開始牽起規管眾籌的討論,Richard認為現時政府所討論並介定為不合法的僅僅是「股權式眾籌」,而Kickstarter、Indiegogo和Umadx一類「回饋式眾籌」其實屬合法活動,港府應釐清眾籌的不同種類,以免讓人混淆。

對於香港人的創意程度,Richard予以肯定,倒是從創意底下所帶來的風險承受程度,港人就較保守。Richard笑着說,「我創辦Umadx後,別人最常問我『這樣真能賺錢嗎?這樣真可行嗎?』,但我的外國朋友卻會說『你可以這樣做,你可以做得更多』。Trial and Error,大部分香港人不敢前進,單是在思考風險一環已經止步了,連Trial的一步都未必有。」

創新,必然與創意和資金掛勾,但在Richard眼中,致勝點更在乎嘗試。

「眾籌是一群人集體去讓一件事成真,我希望透過集合同路人,讓人找到自己的夢想。」(黃寶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