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圖》第六卷7幅斷簡全賞析 品味江南山川地貌風俗人情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香港蘇富比將於10月3日至8日在香港會展中心公開展出《康熙南巡圖》第六卷。這幅被喻為清代版《清明上河圖》的清代宮廷鉅製之作,百多年來流散在外,直到近幾年才將7幅斷簡匯合成原卷,並首次以全卷全壁形式公開展出,是近年香港重磅級國畫展覽。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由楊子江口開始,一直由東往西,經焦山、瓜州、金山,再轉往南下至常州府(今江蘇省境),由浩瀚大江走到蜿蜓運河,通過觀賞此段重要旅程,一起來品味中國文化腹地江南當時的山川地貌、風景名勝和風俗人情。

蘇富比將公開展出《康熙南巡圖》第六卷。(VCG)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7幅斷簡賞析:

【第一幅】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斷簡第一幅。(蘇富比官網)

第一幅是畫卷第二長的段落,以焦山和一群朝向金山航行的帆船為起點。康熙皇帝站立於金山左側的台階之上,而在金山另一面,一塊仿似《方壺圖》的岩石從水面冒出。在這幾個島嶼的周圍,盡是數不勝數滿載祝賀人群的船隻。

【畫外音】

康熙帝題「江天一覽」是否和金山寺改名為「江天禪寺」有關,一直是遊客來鎮江溯古追風的話題。據介紹,鎮江幾乎是康熙每次南巡來回必經之地。鎮江金山寺三門並列,稱為三門殿,習慣上稱為三門或山門。兩隻明代石獅雄踞兩旁。

在半山上築有「江天一覽」的禦碑亭,上有落款「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據稱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第一次南巡時到金山遊玩時親筆題寫的,他看見金山雄偉壯麗,江天一色,乘興親筆寫下「江天一覽」四個大字,並賜寺名「江天禪寺」。

【第二幅】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斷簡第二幅。(蘇富比官網)
長江岸邊。斷簡二幅局部。(蘇富比官網)

第二幅描繪「京口三山」中的北固山,行程由這裏開始轉至陸路。此段繪有一片以青綠強調棱角並突出於江面上的巗巉巨石。山石的形態暗示了北宋風格的山巒畫法,如前述王雲作品中所見的燕文貴,而又與復興的青綠設色手法交替並用。

【畫外音】

北固山、金山、焦山俗稱鎮江三山,金山與焦山原為江中之島,現在金山已與陸地相連,歷代名人喜登臨北固寄志抒懷,以宋代辛棄疾詞《京口北固山懷古》爲最。

北固山上的甘露寺,也因《三國演義》中劉備招親的故事名氣很大。據說明清時爲其全盛時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過行宮,留有御碑。

【第三幅】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斷簡第三幅。(蘇富比官網)
鎮江府西門。斷簡第三幅局部。(蘇富比網頁圖片)

第三幅是店鋪的場景。在一家售賣帽子的商店中,陳列著不少路人所戴的紅帽。另外的店家也展示了大量貨品,有用籃子盛載白米,隔鄰是售賣麻索和瓷器。

【第四幅】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斷簡第四幅。(蘇富比官網)

第四幅以草綠淡染的山水場景為主,位於遠方是鎮江「竹林寺」,更遠處可見人活動,或在田間工作,或驅趕牲畜沿斜坡攀登。

【畫外音】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寫出了南山竹林寺的素樸秀美。

清代《夾山竹林寺志》中記載,清代康熙南巡曾兩次駐蹕竹林寺,親書寺額,雍正十年(1732年)下詔重建竹林寺。

【第五幅】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斷簡第五幅。(蘇富比官網)

第五幅可見搬運鎏金香爐等珍貴物品列隊前行的人群。全卷不同部位都有用泥金點綴的手法,但這裏的泥金用作表現金屬香爐的輝煌效果。此幅另一段落,描繪登山路上,行旅穿梭往來,其下為稻田阡陌的景象。

【畫外音】

在香文化發展初期,香具的使用有嚴格劃分的。材質、大小、圖案、重量都有一定的規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規制的香爐。如皇后用金香爐;太子、貴妃用銀香爐;皇子、親王用銀香爐或鎏金、錯金香爐;官員多用銅香爐等。

【第六幅】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斷簡第六幅。(蘇富比官網)

第六幅畫一座由河水環抱的大型寺院,可考知為「三義閣」。距離不遠之處,有田中放牧和拾穗的農家。

【第七幅】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斷簡第七幅。(蘇富比官網)
抬青銅麒麟與八仙行進隊伍。斷簡第七幅,局部。(蘇富比網頁圖片)

第七幅為全卷最長的一節,描繪民居景致。畫中可見人物憑窗或倚門眺望,尤富趣味的是婦孺從屋內向外觀看,凝視人們準備迎駕的各種活動。再往後便是奔牛鎮,當視線繼續移至左方,畫面出現高舉旗幟、抬著一尊褐色青銅麒麟,以及四部乘載八仙的擔架,引領列隊前行的人群。畫卷最後,以常州府城門為終結。正在城門外吃草的牲口,為忙於接駕的氣氛平添一份休閒情味。

【畫外音】

麒麟是神話中瑞獸,據說會出現於英明君主的時代,而八仙與道教信仰有關,同樣代表吉祥。畫中這幾位可能是模仿當地廟宇中八仙形象裝扮正待演出的伶優,若非其中一位以手捋假鬚,簡直令人以為是廟內供奉的神像。

據介紹,《康熙南巡圖》整部作品共12卷,由明末清初畫家王翬(1632—1717)在皇帝監製下,與冷枚、王雲、楊晉等畫師歷六載而告成,康熙對這作品非常滿意,並因此特賜主筆王翬「山水清暉」四字以示聖恩。

全卷以康熙二十八年(1689)第二次南巡路途為線索,以繪畫來敘事,分段描繪沿途重要的山川城鎮,在構圖形式上繼承了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的模式。後來乾隆皇帝模仿爺爺康熙南巡並製作《乾隆南巡圖》十二卷,也是依照康熙南巡圖形制尺寸,而不敢逾越一步。

圖輯|《康熙南巡圖》其餘部分畫卷(點圖放大):

參考資料:

布歌迪:從西方角度看康熙南巡——《南巡圖‧第六卷》斷簡與相關問題

聶崇正:南巡盛事 皇家巨制——簡論《康熙南巡圖》及其殘卷

蘇富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