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鴻溝|助老年人接軌「智能時代」 一場全社會的動員?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內地智能互聯網變革一浪接一浪,從電子支付、網約車到健康碼,數字化開始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取代傳統服務模式,對年輕人來說,生活愈加便利。但對於一些老年人而言,數字化服務存在操作難度大、個人設備不支援等問題,反而給他們的生活平添困擾。
這種被稱為「數字鴻溝」的現象,近來屢登媒體版面,引發社會關注。人們開始反思「數字化跑得太快了嗎?」,並關懷那些沒辦法「跑得這麼快」的老人。除了檢討過往完全拋棄傳統服務模式的做法外,官方和民間亦開始想方設法,讓老人搭上「數字列車」,能夠更加樂於接觸、易於學習、便於使用數字化服務。
本文為「數字鴻溝系列」專題報道第二篇。

專題報道第一篇:數字鴻溝|重視技術卻忽略「人」?細數老年人難融入新科技之因素

內地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資料圖片)

中國互聯網科技迅速發展的同時,老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2019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5億,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然而,一些老年人由於記憶力和精力減退,難以跟上「數字化」變革的步伐,一些公共服務也未能照顧到這個龐大群體的需求。

在此情形下,老年人難以享用社會服務的事件層出不窮,引起廣泛討論。如何讓老年人參與並享受數字化生活,成為中國這個不斷老齡化的社會必須面對的緊迫課題。

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已有不少人大代表關注到老年人與數字時代的「鴻溝」。身為人大代表的導演賈樟柯就提出,扶助老年人享受數字化生活,呼籲社會各界參與進來,讓老年人不再被「邊緣化」。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劉紅宇也提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提升老年群體生活品質,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不應將老人排斥在外。

國辦:促幫助老人融入智能時代

為老年人「數字掃盲」,除了要消除老年人接觸網絡所面對的障礙,也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模式。國務院辦公廳11月24日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對於新冠肺炎「健康碼」,方案就「兩條腿走路」:既強調保留傳統服務方式,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唯一憑證,又要求健康碼要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

至於網約車服務,方案就建議軟件增設「一鍵叫車」功能。就醫方面,方案要求醫療機構完善電話、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同時也要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金融服務方面,方案明令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同時要提升網絡消費便利化水平,打造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等「適老」手機銀行App。

方案還要求,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推動手機等智能設備適老化改造,使其具備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操作簡單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點,並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社區服務、新聞媒體、社交通訊、生活購物、金融服務等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

手機簡化操作邏輯對於老年人來說至關重要。(資料圖片)

國家多部委響應上述方案。央行表示,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將組織有關金融機構改進服務。發改委指出,力爭年底前盡快出台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問題的有效措施。交通部也透露,將保障老年人不會上網或者沒有手機也能打車、無健康碼也能出行、能夠無憂乘坐公共交通。

工信部則正在研究互聯網適老化改造,已篩選一批跟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近百個互聯網網站、手機App,動員其進行適老化改造,符合改造要求將授予「信息無障礙標識」。國家衛健委表示,爭取把健康碼和巴士卡老年卡整合,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企業開發老人版軟件 是社會責任也是商機

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認為,填平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甚至家庭成員共同幫助。對於企業來說,在開發推出平台軟件時,應考慮到老年群體的實際情況,儘量聚焦他們使用場景中的難點、痛點,開發「簡易」版本,讓老年人盡快上手。

內地現時已有一些主流應用程式開始照顧老年人的需求。例如支付寶推出了「關懷版」,而微信也可以將文字放大多倍,便於老年人看清對話和設定。一些應用程式開發商還會推出「老人智能系統」。

+1

政府及公家單位旗下的大多數服務,現時仍未有提供老人版服務,但依目前政府公開的消息來看,以「健康碼」為開端,公共治理和服務邁入「數字化適老」的未來值得期待。

事實上,老年人被數字生活「邊緣化」也是數字經濟的一大損失。內媒《半月談》就引述專家指出,老年群體的網絡消費潛力還有很大挖掘空間,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開發更多使用安全、操作簡單、符合老年人生活習慣的產品和服務,不僅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能夠帶動新一輪商機。

老年人不甘落後 學起電子設備

在官方推動之餘,老年人自己也不甘落後,主動學起電子設備的操作。早在2019年7月,天津市發布《關於開設社區「手機課堂」更好滿足老年人智能生活需求的通知》,要求把「手機課堂」辦起來,採取多種方式,為老年人學用手機搭建平台。

此後,天津有的街道集中辦班為老年人講解如何使用手機收付款、繳電話費及支付安全等知識;有的街道舉辦智能乘車課堂,通過投影片演示百度地圖、滴滴打車等軟件使用方法;有的社區把老年人中的「手機達人」發展為義工,傳授手機使用方法。

今年11月下旬,甘肅蘭州甘家巷社區的老年人智能手機課堂結課。此次課程包括微信添加好友、發朋友圈、視像通話、付款、預約醫生、健康出行碼、防範電訊詐騙等內容。不少老人都認真聽課做筆記,回家還要多番練習。

老年人自己也不甘落後,學習智能手機的使用。(新華社)

11月27日,內媒《新京報》在北京東城區隨機採訪了20餘位老人,了解他們使用健康碼的情況。不少老人表示,健康碼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他們在積極適應。有老人表示,因「老年機」沒有健康碼,子女特地為他更換了智能手機。還有老人說,只要有人教,他會想要積極學習使用手機上的「健康碼」。

從政府、公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應用程式開發者,到老人的家庭成員、左鄰右舍,再到老人們自己,一場全社會的動員正在展開。或許有一天,填平「數字鴻溝」將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