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展出300多件明清新中國藝術品 以擴增實境技術增趣味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香港藝術館由今日(19日)起,舉行「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覽活動,從敏求精舍成員豐富多樣的收藏中,挑選出300餘件中國藝術作品,呈現中國文物藝術成就,讓參觀者加深認識這些珍玩古物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意蘊。

今次展覽展出40多位香港收藏家收藏的珍品,展品種類繁多。其中較有名氣的包括清乾隆年間的醬色綢繡十二章紋吉服袍料、元代的青花魚藻紋大罐等。除此之外,書畫展品涵蓋明清時期的沈周、文徵明、王時敏和董其昌的作品,以及近代新中國名家和香港早期水墨畫家的代表作品。中國文物類別則包括宋元青瓷和白瓷、明清的青花瓷器及多彩瓷器,以至剔雕漆器、玉器、竹雕、明式家具和鼻煙壺,以及反映近代外貿歷史變遷的外銷藝術。

而為配合展覽,香港藝術館還邀請創作人設計及重塑古代文人書齋的場景,運用多媒體裝置和動畫片段,讓參觀者透過擴增實境技術,了解繪畫、陶瓷、玉器和絲織品的製作過程,並發掘書齋案頭的文房物品和擺設中的傳統文人趣味。

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鄭煥棠受訪時表示,展覽裡包括歷代的青銅器、歷代的陶瓷器,以及竹刻、木雕。希望通過展覽將中國文物的精華,意蘊和工藝等各方面的成就,讓普羅大眾認知。

今次展覽由康文署和敏求精舍聯合主辦。據了解,敏求精舍成立於1960年,是香港的收藏家組織,匯聚志同道合和致力弘揚中華文化藝術的收藏家,對推廣海內外的文博事業,和中國文化作出莫大貢獻。香港藝術館與敏求精舍,過去多年曾聯合主辦多項展覽。今次為紀念敏求精舍成立60周年,雙方再度攜手。

(央視新聞/香港藝術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