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明代《剪燈新話》險禁毀 談那些仍風行日本的中國鬼故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雖然中元節已過了,但離鬼月(農曆七月)結束還有一段時間,應景的鬼故事、怪談、都市傳說等,仍是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不過各位可知道,在唐代《唐傳奇》(文言短篇小說)之後、清代《聊齋志異》之前,明代曾有部志怪小說深深影響了日本怪談?那就是由明代文人瞿佑(1347-1433年)編撰的《剪燈新話》。

說到中國文學裏最知名的鬼故事,想必大眾會率先想到《聊齋志異》。不過在《聊齋》之前,明代曾有部列為禁書的小說-《剪燈新話》,風靡韓國、越南與日本。(孔夫子舊書網)

《剪燈新話》為明代最負盛名的傳奇小說集,不僅承襲魏晉志怪與唐宋《傳奇》風格,瞿佑取材不少來自史實,或近乎史實的傳聞,還善加運用民間信仰、生活習俗來鋪陳故事背景,使《剪燈新話》廣受歡迎。

明代百性有多喜歡《剪燈新話》?該書引發的風潮甚至影響到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生,導致正統七年(1442)國子監祭酒(約同今日大學校長)李時勉(1374-1450年)上書,要求禁毀《剪燈新話》。

但朝廷禁而不絕,《剪燈新話》仍在民間廣為流傳。該書不僅影響往後中國的文言、白話小說以及戲曲的發展,也帶動周邊鄰近國家發展志怪小說,如:韓國《金鰲新話》(금오신화)、日本《雨月物語》和越南《傳奇漫錄》(Truyền Kì Mạn Lục)等,皆受到《剪燈新話》啟發。至今《剪燈新話》最通行的全本批註本有二,其中一本即來自韓國《剪燈新話句解》。

成書於日本江户時代的怪談小說《雨月物語》,其書名一般認為出自《剪燈新話》中的《牡丹燈記》:「天陰雨濕之夜,月落參橫之晨」一句。(博客來)

《剪燈新話》雖然在人物塑造、劇情結構仍看得見《唐傳奇》的影子,但也有大膽新穎的題材與角色。比如故事傳到日本、大受歡迎而成為知名「三大怪談」之一的「牡丹燈籠」(另外兩個分別為皿屋敷、四谷怪談),就是改編自《剪燈新話》卷二-《牡丹燈記》。

《牡丹燈記》講述男主角喬生在元宵燈節半夜,對貌美的符麗卿一見鍾情,並邀她一同回家,之後兩人開始長達半個月的纏綿同居生活。喬生的鄰居察覺符麗卿與婢子金蓮有異,好心勸告喬生。經過一番查訪後,喬生在一間寺廟裏發現符麗卿的棺木、雙頭牡丹燈與婢子的泥偶。在鄰居的幫助下喬生雖獲道士相助,但因醉酒疏忽而被符麗卿拉入棺木中。喬生死後與符麗卿、婢子金蓮,成為危害地方的惡鬼,最後被道士打落至地獄。

在元宵燈節的半夜,喬生巧遇了一位美人。(微博@司馬白羽)

故事中有幾處相當特別的喬段,像是符麗卿的棺材竟放在一座寺廟裏面、對比早期志怪小說不是人妖殊途、生死不見,《牡丹燈記》的女主角竟然拉着男主角去死然後一起當惡鬼,如此新穎的展開,使該故事傳至日本大受歡迎,紛紛模仿改編。

日本怪談《牡丹燈籠》,內容稍有不同。講述浪人(離開、失去主家,或是俸祿的武士)荻原新三郎,與旗本飯島平左衛門的女兒阿露,雖兩情相悦卻因身份懸殊無法在一起。不久,阿露患重病去世,她的侍女阿米也跟着女主人離世。但新三郎對此一無所知,而已不在人間的阿露和阿米,會提着繪有牡丹的燈籠,每晚前來和他幽會。新三郎的鄰居發現不對勁,找寺廟高僧幫忙併獲得除魔之符,但阿米買通鄰居將符撕去,新三郎最後因鄰居的背叛而身亡。

《牡丹燈籠》雖仍看到《牡丹燈記》的痕跡,不過以此衍生的各種改編文本,如歌舞伎劇本《阿國御前化妝鏡》、讀本(仿效中文白話小說的構成方式)《浮牡丹全傳》、合卷(圖像為主的圖冊)《戲場花牡丹燈籠》等,無論是男女主角相遇的時間、邂逅原因、身分曝光等,不僅與《牡丹燈籠》大不相同,也與最早流傳之《牡丹燈記》相去甚遠。

《剪燈新話》的《牡丹燈記》在日本的改編,最後甚至以多種形式廣泛流傳,成為今天日本人家喻户曉的「三大怪談」。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改編的過程中,將來自異國的故事染上日本文化特色,結合受眾以庶民為主的創作方式,而讓《牡丹燈籠》直到今日還是日本影視的創作題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