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阿富汗傳入中國影響更大於印度 玄奘記巴米揚大佛竟有誤?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塔利班曾炸毀了矗立了1500年的巴米揚大佛(Buddhas of Bamiyan),因此阿富汗變天後,當地數以萬計的文物也成為文化界關注的焦點。
其實佛教最初傳入中國,並不是直接來自於印度,而是經由中亞從西域傳來的,因此古時的中國與阿富汗地區在文化上關係非常密切。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晁華山教授近日接受內地佛教雜誌《法音》採訪時就講解了當中的關係。

1997年,阿富汗巴米揚大佛仍深藏在山谷中。(路透社)

巴米揚大佛位於阿富汗巴米揚省巴米揚鎮境內,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中。自2世紀起,至9世紀伊斯蘭教徒進入時,這裏曾是佛教重地。眾多僧侶住在巴米揚山崖上鑿出的小山洞中,並加添了宗教雕像和精美、色彩鮮豔的壁畫。

據統計,巴米揚山谷中有大小石窟750座,有「眾神之谷」的美譽,其中兩尊大佛是當地佛教鼎盛時期的代表作。一尊鑿於5世紀,高53米,着紅色袈裟,俗稱「西大佛」,名叫「塞爾薩爾」;另一尊鑿於1世紀,高38米,身披藍色袈裟,俗稱「東大佛」,名叫「沙瑪瑪」。兩尊大佛相距400米,遠遠望去最引人注目。

1997年12月18日,一名遊客走過位於阿富汗巴米揚的佛像。(路透社)

圖輯|巴米揚佛像群如今只剩殘骸和碎石:

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瞻仰過巴米揚大佛。玄奘從長安到印度求法,他在《大唐西域記》就明確記錄途徑巴米揚和哈達地區,並這樣描述巴米揚大佛:

「梵衍那國,東西二千餘里,南北三百餘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逐勢邑居。國大都城據崖跨谷,長六七里,北背高岩。……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耀,寶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鍮石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成立。」

玄奘,唐代高僧。俗姓陳,出身儒家世家,世稱三藏法師。(視覺中國)

晁華山指出,玄奘記述說「東有鍮石釋迦佛立像」,文中的「鍮石」即指黃銅。不過玄奘的觀察可能有誤,東大佛並不是黃銅鑄像,但有可能在佛身上包裹了一層黃銅箔,因而看上去像是黃銅鑄造。

關於巴米揚石窟的年代,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認定。巴米揚石窟最早的研究者傅歇認為石窟的建造約在公元3世紀左右。另有學者認為東大佛建造的時間約在公元4、5世紀,而西大佛約在5、6世紀。日本學者宮治昭則認為西大佛較東大佛要早。而晁華山則認為兩尊大佛的建造時間定在5世紀較為適宜。

晁華山又指出,有關阿富汗佛教藝術對中國西域和中原佛教藝術的影響時,最主要的影響就是犍陀羅藝術。當時犍陀羅藝術的中心在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阿富汗東部的哈達以及印度河東岸的塔克西拉和斯瓦特地區。中國西域的佛教石窟藝術,以及中原的雲崗、龍門、敦煌、麥積山等石窟寺的建造也可以說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犍陀羅藝術的影響。

晁華山認為中亞佛教對中國佛教及其藝術的影響要大於當時的印度佛教,而學術界對這一問題往往認識不足,一說佛教就溯源印度,往往忽略了早期中亞佛教對中國佛教及佛教藝術的深遠影響。

中國西域的佛教石窟藝術,以及中原的雲崗、龍門、敦煌、麥積山等石窟寺的建造也可以說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犍陀羅藝術的影響。圖為雲岡石窟佛像。(維基百科)

晁華山指,佛教最初傳入中國,並不是直接來自於印度,而是經由中亞從西域傳來的。例如早期佛經翻譯家、高僧安世高、安玄來自安息國,月氏高僧支讖、支曜、支亮、支謙等都來自中亞的阿富汗境內。早期佛經中的不少佛教名詞也不是印度詞匯,而是伊朗語詞匯。例如佛經中「沙門」一詞是吐火羅語,而非古印度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