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霸陵出土中國首批「刑徒俑」 實物見證漢代「肉刑」細節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漢文帝陵墓「霸陵」近日終獲國家文物局考古人員確認位置,並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
其中在西南角外藏坑,考古人員發現各種戴有刑具的陶俑,中國第一次考古出土「刑徒俑」。

從左到右的「刑徒俑」,依次為「鉗」、「釱」、「宮」。(央視新聞)

出土的「刑徒俑」包羅萬有,例如有以鐵束項,曰「鉗」。鉗刑就是脖子上戴著鐵箍,鐵箍旁邊有一個翹起來的東西,以表明犯人的身份。還有腳腕上戴鐵箍,曰「釱」,但實際上這並不是鐵鐐,只是一個腳腕上戴鐵箍,方便刑徒幹活。此外,也有被剃髮的女性「刑徒俑」,曰「髡」,是精神上的刑罰。

專家指出,「刑徒俑」是代表修陵時徵發的徭役。根據古人視死如視生的觀點,「刑徒俑」的出現,意味著他們在地下世界也要為墓主人繼續服務。同時,「刑徒俑」的發現,亦是印證漢初輕徭政策,為減輕老百姓的徭役負擔,西漢很多國家大型工程,都由刑徒來修建。

被剃髮的女性「刑徒俑」,曰「髡」,是精神上的刑罰。(央視新聞)

據介紹,肉刑是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刑罰體系的主體,廣義的肉刑是指括黥(刺面並著墨)、劓(割鼻)、刖(斬足)、宮(割勢)、大辟(死刑)等「五刑」。公元前167年,漢文帝下詔廢除肉刑,進行刑制改革,雖然宮刑並沒有廢除,但已中國古代刑制從野蠻到文明的轉折點。及至南北朝時,肉刑逐漸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