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廢品堆驚現「康熙紅衣大炮」 緊急入藏博物館後被證為仿品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廢品堆內驚現清朝古董?近日,兩門「康熙年間」的大炮在山東日照某廢品收購站內被發現,經專家鑑定為真品文物後即被送入博物館。惟後真實性引起質疑,再經多方鑑定後認為上述「文物」實為是當代仿品,或將被重新送回廢品收購站。

莒縣一名駐村書記在廢品收購站內偶然發現了兩門寫有「康熙八年制」字樣的「紅衣大炮」。(齊魯晚報)

據《齊魯晚報》報道,日照市莒縣一名駐村書記,在廢品收購站內偶然發現了兩門寫有「康熙八年制」字樣的「紅衣大炮」,在意識到極有可能是國家文物後上報給相關文物部門,經多名專家鑑定為清朝真品文物後,當日成功入藏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博物館」的莒州博物館。

惟事件被廣泛關注後迎來反轉,有史學家發現大炮上的字體均為現代電腦上的宋體字,且類似所謂的「紅衣大炮」並非首次出現,真正的「紅衣大炮」炮身應有編號、試演、監造、造炮人員名單以及「受藥XX兩」的標誌。

亦有網民質疑,相關「紅衣大炮」並不符合清朝的形制,將「紅衣大炮」四個字放在皇帝年號之上的做法,在當時屬大不敬。此外,該大炮所刻銘文「紅衣大炮康熙八年制」字跡清晰分明,字體為現代楷書類型,並且「紅」字亦有當代簡體字的痕跡。

有店家在閒魚中售賣上述同款大炮,售價為26800元人民幣。(閒魚)

受到多方質疑後,當局決定重新展開鑑定,周一(23日)晚,莒州博物館工作人員指,「經過省文物專家的鑑定,通過大炮的鑄造工藝、形制和銘文等方面綜合判斷得出結論,這兩門大炮為當代仿製品。」而至於大炮是否將被送回廢品收購站,有工作人員指,大炮目前仍然存放在博物館內,正等待上級領導的指令。

據了解,「紅衣大炮」又稱「紅夷大炮」,其原型是16世紀歐洲人發明的長身管、紡錘形結構的火炮,在明代後期傳入中國,並被仿製。崇禎四年(1631年)正月,後金在瀋陽利用俘虜過來的工匠劉漢,成功仿製了西洋大炮,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

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任用比利時人南懷仁設計多種大炮,有三種型號分別是:輕型大炮「神威將軍」型,中型大炮「神功將軍」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將軍」型,載入清朝官書《欽定大清會典》。據悉,這次發現的2門紅衣大炮屬於輕型大炮「神威將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