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楚雄州三縣市出土9處恐龍化石 考古團隊開展搶救性發掘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2020年以來,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先後發現9處恐龍化石。近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公布,近期將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啟動搶救性發掘。

2020年底,武定縣萬德鎮發現恐龍化石出露2處;今年6月,祿豐市恐龍山鎮發現恐龍化石出露1處,光伏項目前期踏勘過程中在雙柏縣大莊、大麥地和安龍堡3個鄉(鎮)發現恐龍化石出露6處。

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和雲南省古生物化石保護委員會專家現場確認,三個縣(市)發現的化石均為恐龍化石。

《新華社》報道,雲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陳俊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化石多數位於斜坡上,均整體埋藏較淺,骨骼形狀清晰可辨,因周邊土層風化嚴重,加之雨水沖刷等自然現象,部分化石已暴露於地表。

經初步分析,專家認為,除雙柏縣的恐龍化石屬於侏羅紀中晚期外,其餘8個位置的化石均屬於早侏羅世。

祿豐市的恐龍化石點位於川街盆地,初步判斷新發現的恐龍個體較大,將為該地恐龍與祿豐盆地恐龍對比研究提供科學依據。雙柏縣大莊鎮發現的化石,初步分析屬中晚侏羅世,或成為該地首次發現這一時期的恐龍。

目前,楚雄州祿豐市、武定縣、雙柏縣已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達成一致,發掘項目交由後者負責開展,目前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楚雄州有「恐龍王國」、「化石之倉」的美譽。自1938年,古生物學家楊鍾健教授在祿豐大衝親自發掘、修復、裝架了完整的恐龍化石標本「許氏祿豐龍」後,全州至今已出土410多具恐龍個體化石,其中較完好者70餘具,並發現大量的恐龍足印化石,尤以早侏羅世的恐龍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