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千年帝陵露真容 南漢康陵遺址正式對外開放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1081年前,南漢開國皇帝高祖劉岩駕崩於王宮內,隨後其子劉玢主持將他遷葬位於廣州小谷圍島上的康陵。
20年前,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搶救性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五代南漢德陵和康陵。今年6月10日,南漢康陵遺址全面完成本體保護與展示利用工程,正式向公眾開放。
廣州這座千年帝陵的真容,向人們慢慢揭開。

康陵遺址內部。(羊城晚報)

20年前發掘,是南漢國重要的史蹟

康陵遺址是重要的南漢國史蹟,承載著廣州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記憶。

2003年3月-2004年10月,配合廣州大學城建設工程,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小谷圍島進行了全面的考古調查勘探和搶救性發掘。

其中,五代南漢德陵和康陵的發現無疑是此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成果,它們分別位於北亭村的青崗(現華南師範大學校園內)和大香山,相距約800米。

康陵與德陵(劉岩兄劉隱之墓)並稱南漢二陵,其發掘是五代十國考古的重大發現,被評為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列為廣東省首批大遺址項目。

南漢為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康陵為南漢開國皇帝高祖劉岩的陵墓。陵園坐北朝南,範圍南北長約160米,東西寬約80米,面積達12800平方米。

陵園主要由陵墓(玄宮)及地上建築(陵台),四周的圍垣(神牆)、角闕和陵門,以及陵門南面的廊式建築組成。康陵是我國考古發掘揭露的五代十國時期唯一佈局完整的陵園建築基址。

遺址+展覽,全方位呈現南漢歷史文化

2016年1月,康陵遺址保護利用工程啟動。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強祿介紹,該工程嚴格遵循文物保護原則,採取了保護性回填地表標識、本體加固揭露展示、上蓋保護性設施等多種手段,使其免受自然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

康陵遺址保護利用工程有效維護了文化遺產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文化的延續性,為康陵遺址面向公眾開放打下了堅實基礎、作好了充分準備。

在完成康陵遺址文物本體保護工作的基礎上,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深入挖掘康陵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利用康陵陵台保護上蓋內有限的空間展示康陵遺址的文化內涵,用「祭壇?陵墓!」「島上時光」「遷神」三個板塊講述康陵的故事。

其中,「祭壇?陵墓!」生動再現康陵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認識過程;「島上時光」講述了一千多年來不同群體與康陵遺址及所在地——小谷圍島千絲萬縷的聯繫和故事;「遷神」則介紹劉岩其人及遷葬康陵、祭祀等。

康陵遺址與南漢二陵博物館常設展覽《漢風唐韻——五代南漢歷史與文化》交相輝映,為公眾全方位呈現南漢歷史往事與文化記憶。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南漢二陵的德陵位於華南師範大學校園內,目前已被文物部門搭建封閉性的大棚妥善保護起來。

張強祿告訴記者,未來將由文物部門牽頭,會同華南師範大學,制定規劃,做好德陵的保護和展示,讓文物能夠活化利用起來。

保護本體,玄宮內部不對公眾開放

康陵遺址位於南漢二陵博物館西側康陵路,從博物館南門步行5分鐘可達。觀眾可通過廣州考古、南漢二陵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每天限流預約1000人),一睹廣州千年帝陵真容。

記者在南漢康陵展示廳看到,公眾站在玻璃柵欄外以及架空的廊道上,可360度觀看玄宮的外貌。而陵墓的入口封門處於關閉狀態,公眾無法看到玄宮內部的佈局。

康陵可否像南越文王墓一樣,能讓公眾進到玄宮內部參觀?

「康陵玄宮的面積很小,大概只能容納五六個人參觀,參觀的環境不佳;此外,康陵屬於土磚遺址,如果接觸到較多的氧化東西,玄宮遺址本體會受到很大的傷害。所以,當初在製定保護規劃時,文物專家就建議,未來康陵展示時,其玄宮內部不對公眾開放。」

張強祿對此解釋,「在康陵展示廳的一側,我們用多媒體虛擬展示的方式,向公眾展示玄宮內部的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6月10日上午,康陵遺址展示區還舉辦了一場「沉浸式藝術劇場——傾聽·康陵」展演。

其中,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博物館師生以康陵遺址為元素,創作《康陵賦》等作品,建構出沉浸式劇場的樂音空間。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師生則融合康陵遺址、哀冊文碑、雙鳳紋瓦當、康陵出土玻璃瓶、花鳥紋瓦當等元素,創作了一部精美絢麗的視覺大片。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