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十三行考·續考》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首發 收入《嶺南文庫》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3月2日,《廣東十三行考·續考》首發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廣東十三行考》是著名歷史學者梁嘉彬於20世紀30年代著述的一本奠基性著作,開啟了十三行領域的研究,被譽為「蜚聲學界的傳世之作」。《廣東十三行考·續考》收錄了梁嘉彬未曾發表過的研究成果,披露了更多、更新的十三行文化史料,該書由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章文欽整理校訂、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嶺南文庫》。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發祥地。至清代,廣州的商貿地位更加顯著,尤其是十三行承擔起了清代口岸貿易的重要使命。十三行商館舊址位於現在的廣州文化公園一帶,是當時中西交匯的商業貿易區、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西學東漸的前沿陣地。伴隨著十三行貿易的繁榮,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事件在十三行頻頻發生,影響著全國乃至世界。此外,十三行在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據重要地位。

梁嘉彬(1910—1995),是廣東番禺黃埔鄉人,清代十三行天寶行梁經國四世孫,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師從陳寅恪。廣東十三行研究領域的開山與權威學者,也是研究中國沿海邊疆史和中國近代外交史的國際知名學者。著有《廣東十三行考》《東北亞史》《李鴻章與中日甲午戰爭》等著作。

在20世紀30年代,梁嘉彬寫下《廣東十三行考》,並於1937年出版,後續,他仍繼續研究十三行。記者瞭解到,《廣東十三行考·續考》的上冊是梁嘉彬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對十三行做的研究,《廣東十三行考·續考》的下冊則是梁嘉彬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所做的後續成果。

《廣東十三行考·續考》首發現場,章文欽向公眾介紹梁嘉彬與十三行研究,並與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廣州口岸史研究基地主任江瀅河就十三行與中西文化交流、海上絲綢之路等學術話題進行對談,為十三行研究、廣州口岸史研究展望前景。

章文欽表示,梁嘉彬在清華大學就讀時,已經開始做十三行研究,如今,《廣東十三行考》《廣東十三行考·續考》傳世名著成全璧。

《廣東十三行考·續考》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首發。(羊城晚報)

「梁嘉彬是一位面向世界搜集資料的學者,他在書中把東、西方文獻差不多網羅殆盡。此外,我們現在提出要做的田野調查、口述歷史等,梁嘉彬都做了。」章文欽介紹道,書中使用了眾多第一手資料,再加上用了其他各種中外文獻支撐《廣東十三行考·續考》,整部書的文獻價值非常高。此外,梁嘉彬有著非常開闊的縱橫學術視野,他不僅關注到十三行,還關注到澳門、粵海關、黃埔港等。

首發儀式上,來自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廣州圖書館、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等單位的代表接受了贈書。

近年來,荔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十三行文化的研究和推廣,在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成立了十三行博物館,並以此為依託開展了多場文化交流活動。據悉,今年,荔灣區還將計畫舉辦一系列研究推廣十三行文化的系列活動及大型學術研討會等,還將爭取啟動十三行博物館升級改造工作,努力打造一個更具有影響力的十三行文化交流和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