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香港災難》末日場景漫畫家蘇頌文 與「港漫」逆流而行

撰文:麥婉婷
出版:更新:

「港漫」曾經叱吒一時;現在卻風雲變色。
大師封筆、市場萎縮、出版社停印⋯⋯環環相扣的原因令原屬大眾市場的「港漫」驀然變成小眾讀物。
料不及,一本承襲「港漫」風的《香港災難》毫無先兆突圍而出,奪下香港出版雙年獎,還在書店上架。
老土都要講番句:時代打不死「港漫」!
攝錄:黎家浩

一翻開漫畫作家蘇頌文(Pen So)的《香港災難》就知是功夫作業。頹垣敗瓦的香港廢墟場景,蘊含變化多端的線條與筆觸,盡顯從前「港漫」講求畫面精緻的功架,問他堅持以這種風格畫景講故仔的原因,他直說:「一個地方能夠有獨特的風格,我覺得需要保留。」

《香港災難》廢墟中的香港場景,有人指像是時代隱喻。(受訪者提供)

「港漫」需要一個引號 

「港漫」與港漫不同。

前者實指薄裝漫畫,後者則泛指香港漫畫。千禧後出世的年輕人,可能已對這種上世紀香港文化產物感到陌生,但對於7、80後,甚至90後來說,「港漫」尤如每個男生專屬的一本。在80年代,一期「港漫」平均會賣出十多萬本。最厲害的還可會賣出二十萬本。在約每這25個人便會買一本「港漫」的數字來看,已知「港漫」是如何凌厲地佔據着大男孩的心。

「好多人都會覺得『港漫』教壞細路。因為『港漫』就是講打鬥,有好多『唔好』、『不良』元素。但我細細個已經偷偷雞買『港漫』。當時『港漫』的風格已被喻為是全球第3大。第一日本,第二美國,之後到香港第三。文化無高低。它的確存在過幾十年。我覺得是值得去欣賞和保留。」

由左至右:日漫、美漫、「港漫」;縱然有說「港漫」借鑑日漫,但後期也自成一格。(資料圖片)

在黑白中深耕細作

話雖如此,Pen So不只是純粹模仿上一代的「港漫」。

從前的「港漫」人多數是「紅褲仔」出身。由助理做起,靠長時間磨練畫功,再畫到上主筆。可是現在卻沒有了這種入行模式,靠自學。

約四年前,動漫平台「動漫基地」成立,籌辦了一個由「港漫」殿堂級人物馬榮成和李志清執教的「漫畫大師班」資深課程。Pen So是大師班學員之一,因而可近身參考到前輩的真跡,讀懂更多落墨用線的技巧,又受到前輩鼓勵,他更堅持先培養自己專心用黑白兩色練畫,再說,他自小已迷戀於黑白間的層次。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黑白相,亦愛看粵語長片。因為畫面好靚,那些由黑白菲林構成的畫面,會讓人看清黑白比例。於是我就慢慢試畫黑白相,逐漸鍾意畫景物不用彩色,只用黑白,慢慢成形形成自己的特色。」

後來,Pen So翻開了日本井上惠的《東京幻想》廢墟插畫集,二話不說埋頭苦幹嘗試畫出黑白的香港廢墟。當時有說黑白稿是不會贏到漫畫比賽獎項,這源於大部份的評審比較喜歡彩色,覺得完整度高,但為了堅持呈現單靠線條已能構成層次分明、立體感十足的畫面,加上自己對黑白的信念,他決定搏一次,將黑白稿合理化,以一幀幀香港廢墟場景以概念筆記形式作裝幀參加比賽,「好好彩,得到獎。之後慢慢開始成為一個以黑白畫來講故事的人。」

除了創作,Pen So也有畫下香港建築,留下一點歷史回憶。

「從前聽前輩的分享,做設計或創作要有社會責任。若有能力創造作品令人看,為什麼不嘗試用作品傳達一些信息,讓人留意社會發生的事情?」在出版社提議將作品出版時,他再加強作品的故事性,構成現時的《香港災難》,並隱含環保意識。

「又有一些前輩曾經跟我說,『你做自己鍾意的事,就算不成功,自己都鍾意。如果你去做為市場而做的事,失敗了,就會鬧個市場嫌棄自己。』」縱然代價是只能滿足小眾,Pen So也定下信念:「我寧願選自己喜歡的事,找一個市場慢慢去做,堅持自己!」

蘇頌文 Pen So
漫畫家、插畫師、繪本作家、雜誌圖文專欄作家、平面設計師

第七屆原創漫畫新星大賽繪本組冠軍。個人繪本《香港災難》榮獲香港金閱獎-最佳圖文書、優秀出版大獎-最佳出版意念獎及香港出版雙年獎-出版奬。另著有《本土回憶》及畫下《九龍城寨-場景故事畫集之浪漫大逃亡》。

Facebook
https://zh-hk.facebook.com/pen.s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