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長女馬唯中策展M+首次水墨展 蘇富比辦王無邪水墨專場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水墨雖負傳統之重,但本身輕盈灑脫,讓藝術家的想象和試驗精神得以馳騁,其潛在力量實無窮盡。」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的長女馬唯中於2013年加入M+,而由她策展的M+首次水墨收藏展「似重若輕」最近開展。
展覽展出42位藝術家由1960年至今創作的60件作品,其中最年輕的,是1988年出生的本地藝術家熊輝。展覽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字跡、符號、筆畫」,還原水墨藝術的基本步;第二部分「山水的念頭」,則由水墨中最傳統的山水主題延伸到受其啓發的當代藝術;第三部分「物.外」再往前走一點,超脫水、墨與紙的物質性,探索水墨的精神世界。

馬英九長女馬唯中於2013年加入M+,成為策展人。(盧翊銘攝)

水墨不沉重 可以聽又可以舞出來

什麼是水墨?展覽在一開始,便用韓國裔藝術家白南准的早期作品《平方根》回答了這個問題——水墨有無限的可能性。從視覺上看,水墨在點與線的藝術表達上有自己的一套語言;而題材上,當代水墨已超出山水鳥獸;但水墨的精神,依然着重於意境的追求。展覽的三個部分,也是觀賞水墨的三種方式。策展人馬唯中說:「『字跡、符號、筆劃』強調點和線作為藝術表達的基本元素;『山水的念頭』中,幾位藝術家如劉國松、梁銓,用抽象的方法表達山水的意念、感覺;而『物·外』看到藝術家用水墨表達內心情感,或對道、佛境界的追求。」

韓裔藝術家白南准的《平方根》。(盧翊銘攝)

M+展亭去年9月開幕以來,已舉辦多次展覽,這次首辦水墨收藏展,也嘗試舉辦不同類型的相關活動來拉近一般觀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馬唯中希望觀眾從各種角度接觸水墨美學,並從中體驗水墨與生活的關係。

客席策劃人梁雷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音樂系教授,他策劃的「意象的聲響」,選取了六十年代以來十二首受水墨啓發的音樂創作,讓水墨能夠被「聽見」,選取的歌曲有的輕盈飄渺,有的波瀾壯闊,除了可在展覽現場用耳機收聽,也可到展覽網站上收聽。

除了從聽覺上擴闊觀眾對水墨的理解,展覽還策劃了舞蹈《傳動》,由本地編舞家林偉源與香港演藝學院學生分別創作的舞蹈演出,以舞者的肢體動作去呈現水墨。每場演出十五分鐘,足以領略水墨的韻味。而M+放映「動中見靜」,通過多部電影探討當代電影與水墨藝術之間的關係,包括台灣導演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中國新晉導演畢贛的《路邊野餐》、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春去春又來》。《刺客聶隱娘》已是兩年前的電影,但以「水墨美學」的角度重看,也未嘗不是一個有趣的角度。

+34

中國音樂家姚晨作曲的管弦樂《兩首詩》,表現了大自然的宏偉,與水墨的意境契合

舞蹈《傳動》

演出時間:10月28-29日,12月9日-10日 3:45pm-4:00pm,5:30pm-5:45pm

M+放映:「動中見靜」

戲院:百老匯電影中心

劇情片《刺客聶隱娘》 11月24日 7:45pm
劇情片《路邊野餐》 11月25日 3:15pm
動畫《21克》及紀錄片《光影裏的時間藝術》(The Art of Time) 11月26日 9:50pm
藝術電影《竹林七賢》 11月26日 4:30pm
劇情片《春去春又來》 11月24日 7:45pm

+34

本次展覽策展上確實費了一番心思,力圖呈現當代水墨的傳統性和現代性,不拘泥於單一媒介,只可惜受限於M+展亭空間太小,對於水墨這種尤其需要空間去欣賞的藝術而言,展覽空間顯得有些侷促。

管偉邦對於自己的水墨作品的看法。(陳奉京攝)
「似重若輕」水墨展開幕,部分參展藝術家到場支持。(盧翊銘攝)

「似重若輕」水墨展

日期:2017 年 10 月 13 日至 2018 年 1 月 14 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6時,星期三至星期日以及公眾假期*
(2017 年 12 月 25 日及 2018 年 1 月 1 日休館)
地點:西九文化區M+展亭

M+展亭位置。

水墨的無限可能 王無邪的水世界

在今年五月獲得藝術發展局終身成就獎的水墨藝術家王無邪,不僅有作品參展這次M+水墨展,同期還有蘇富比為他舉辦專場展售會。

本地水墨大師王無邪出席蘇富比舉辦的個展。(蘇富比)

王無邪是60年代香港新水墨運動的重要人物,他於1958年拜從水墨大師呂壽琨門學習傳統國畫,後又在美國修讀美術及設計,從歐美當代藝術中獲得養份,驅使他展開當代抽象水墨畫的探索。此次展售的作品橫跨王無邪六十年的藝術生涯,30幅畫作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展現水的「動、靜、合、分、變」五大特性,展覽也以分成五個分區。水的可塑性正如水墨的可塑性,有無限的可能。

+6
展場以水的特性,分成五個區域展示王無邪水墨作品。(蘇富比)

王無邪:永恆之水

日期:10月18日至30日(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星期一至五,早上10時至下午6 時
星期六,早上11時至下午5時
地點: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一座五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