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攝影節】三個攝影師三種角度 以另類合照詮釋家的構成

撰文:何阿嵐 潘浩欣
出版:更新:

當一所房子的用途,純粹是每晚回去睡覺,那只是House (屋);當你視之為遮風擋雨的歸宿,這便是Home (家)。與你一屋簷下的,是家人。家庭的形成,最初是因為血緣,但自古以來,就算彼此之間有血緣關係,也不代表家庭成員之間必然相親相愛,到了現代社會,家庭的概念發生了變化,並不一定以血緣關係建立和維繫。今年香港國際攝影節其中一個主題為「家庭」,在這個顯淺又複雜的主題下各自詮釋,他們如何看「家」,如何看「家人」?
攝影:香港國際攝影節、受訪者提供

左起:朱氏家族肖像3號(弟弟與我)、朱氏家族肖像1號(父親與我)、朱氏家族肖像2號(母親與我)

家人的血緣 重疊的面孔

中學時代聽過不少女同學說,和女伴一起上學、玩樂好一段日子後,連月經也會差不多時間到來;又有說一對夫妻結伴日久,相貌也會變得漸漸相似,也就是俗稱的「夫妻相」(聽說人和寵物相處久了也會如此)。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帶着些微妙而神秘的感覺,影響了生命中種種不可知的事,從生活到性格,人需要他人來確立自己的身分和獨立性。沒有血緣的人如是,更何況是在同一個家裏生活的兄弟姐妹和父母?

攝影師朱德華過去有不少作品都是以自身作為媒介,今次在香港國際攝影節展出的作品,也同樣從自身出發。「也曾想到拍攝其他家庭,但最後都從自己的家庭出發,因為家庭是一種很私人的關係,影響了我人生太多。」朱德華交出總共7件作品,各由兩張相片組合而成,包括父母、妻子,還有兩位弟弟與他們的妻子,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半身照會印在透明膠片上,再加上攝影師的半身照重疊在一起,背後再加上一個燈泡,在透明膠片上形成兩張重疊的面孔。和其他家庭照不一樣的地方是,每張相內的面孔都非常平靜,沒有情感起伏。將兩張相重疊,也可以看出父親和弟弟的面孔可能與攝影師特別貼近,但同時也突出每張面孔的特徵,譬如母親面部輪廓比攝影師較大一點,但鼻子又十分相似。在每張面孔上,總找到相似也不相似之處,正是這些面孔組成了一個家庭。

朱德華

攝影家、藝術家,1993年開設朱德華攝影工作室至今,從事藝術創作及商業企劃;2005年創立攝影組織pH5攝影連動,致力推動香港藝術攝影文化。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展出並獲多家博物館收藏,亦被多份國際攝影刊物收錄及介紹出版。1993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愛克發基金青年攝影家獎,2015年提名百達世界環保攝影獎。

Frank:「一家人簡單透明,自得其樂。」
阿詩(圖右):「開心家庭比金銀首飾更寶貴,金錢買不到的,此刻找到了。」

捆綁着家人的,是血脈還是時代?

當家人間的差異變大,維繫彼此的共通點就會變得脆弱。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其著作《安娜.卡列尼娜》的首個段落,寫下這句為後世所熟知的話:「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小說講述了女主角一連串不幸的遭遇,也見證着一個完好的家庭就此解體。假若將這些場景變成一張又一張家庭照,究竟可以看到多少故事?當一家人整整齊齊在鏡頭前拍下照片,他們是快樂還是哀傷?

黎浩賢(Franz)早年從事金融業,興趣卻在攝影上,退休後開始與不同社福機構合作,為老人家、病人提供攝影、家庭合照的服務。「在這些場合裏,總看到很多生離死別的場面,有一些更是形單影隻,就算有家人也不願到來,很感慨會問,那家人是怎麼一回事,家庭對於人有什麼意義呢?」

有感近年發生的政治及社會事件引發不少家庭問題,Franz的參展作品名為《綁.緊》。家庭成員間的對立觀點,由撕裂至決裂,令人感到家庭關係非常脆弱。「其實不論是一起成長的兄弟姊妹、長期共處的夫婦、親如骨肉的父子母女,原來可以剎那間成為陌路人。其實是非對錯視乎選擇的觀點,儘管我們明白、相敬關愛、互相支持、貼心體諒等,都是維繫家庭和諧的重要元素,但現實中如何透過這些去處理家庭關係,絕非文字描述般簡單。」他邀請了9組家庭,由新婚的年輕夫婦到經歷過歲月洗禮的老夫老妻,各選用一種物料:保鮮紙、黃絲帶、鐵鏈等,將家庭成員綁在一起。Franz指,家人之間在拍攝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同意見,但他作為攝影師,樂於嘗試不同的可能。然而,捆綁着家人的,是血脈還是時代?

Emily:「夫妻間需要有適當的彈性和空間來維持彼此的關係。」
Pauline:「不管順境逆境,我都會悉心呵護他們,給他們溫暖,因為這是我們的家。」

黎浩賢(Franz Lai)

熱愛攝影,致力以攝影服務社會,幫助有需要人士,組織及參與多項義務攝影工作,服務對象包括癌病患者丶長者等。2016年參加由香港國際攝影節舉辦「拍住食」攝影比賽,以系列作品《ifood》獲得最佳系列作品獎。

陳國宗(Frankie)的作品B:「我是沙紙家裏魚缸中的其中一條金魚,他視我為伴。」
Frankie的作品E:「我是阿明家裏的一隻巴西龜,已與他們一起居住七年,六個月前多加了一位巴西龜成員。我們最愛吃水果,特別是士多啤梨。」

以寵物主觀角度窺視家庭

常言道:「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在現今社會,寵物已成為家庭裏的重要一員,遠遠超越朋友的關係。在社交媒體上經常看見朋友上載的貓狗照片,牠們「裝」傻「裝」可愛,逗得「主人」滿心歡喜,「主人」又樂得自稱「貓奴」、「狗奴」。寵物在家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陳國宗(Frankie)以寵物第一身出發,從牠們的角度去觀看家庭關係。

Frankie表示,開展拍攝計劃前,朋友經常告訴他,他們有多疼愛寵物,行街時精心挑選玩具,問店員玩具是用什麼質料製造的,又選擇寵物心愛的食糧;旅行時情願將寵物寄放在寵物酒店,也不願交由友人看顧。Frankie直言,「朋友看待寵物猶如看待子女般」。他也曾經飼養西施狗,但沒能對寵物寄予深厚感情,於是帶着疑問:「寵物與家庭既沒有血緣關係,又不會講人語,但非常受家人疼愛,究竟家庭與寵物有怎樣的關係?」

Frankie的作品A:「我叫桃桃,是Tess夫婦家庭裏三隻貴婦狗的其中一隻,我們已經一起生活超過四年。」
Frankie的作品F:「我叫阿Yu,是一隻異國短毛貓,與另一隻同伴阿Yi,正在家中渡過八歲生日。Sukie及她的家人為我們準備了生日派對。」

在資料搜集中,Frankie發現人類最常飼養的寵物為貓、狗、兔、鳥、魚、龜,便以此為方向,在3個月內拍攝12個家庭。他向朋友或朋友的友人提出拍攝計劃:第一部分,他想拍攝寵物與主人的全家福和寵物的寫真照;第二部分,他想從寵物的第一身出發,以牠們的主視角去拍攝家庭關係。每次拍攝需時2至3小時,Frankie笑言:「很多朋友都樂意讓我去拍,希望留為紀念。當我拍完養兔的家庭時,他們想將兔的特寫印在坐墊上,送給讀小學的女兒。雖然有時朋友不明白第二部分的意思,但他們都不介意我去嘗試。」

默契在於感受而非言語

與寵物比起來,作為人類的家庭成員之間,至少是可以用言語溝通的。但家人之間的默契,是建立在語言上的嗎?朱德華過去曾拍攝過不少名人,由大導演李安、杜琪峰等,到名人以至藝術家,都曾經在他的鏡頭下表現出各人的個性。他形容:「每一個都很不一樣,基本每一次都要用新方法去和他們溝通、交流,每一位都是性格巨星。」但這一次在拍攝家人時,又會不會遇到溝通上的問題?「不會,當我說要為他們拍照時,他們也很樂意協助,一句疑問也沒有。」朱德華說,他很期待作品完成後看到他們的反應。「可能這是家人之間的默契吧,他們從無過問,因為家人不是每一件事需要說出來,有時感受到就可以。」

家庭是一種很奇怪的環境,明明同一屋簷下,但性格各異,也有各自的人生要面對;但因為血緣而共處一室,他們在互相影響着對方,父親對兒子有不一樣的期望,更因此互有衝突,母親可能與兒子站在同一陣線,支持兒子選擇的未來方向,雖然她未必認同。

「兄弟間的性格也很不一樣,可能我出生的時候,經濟環境相對緊絀,訓練出自己獨立的性格,而他們也較為親近父母。我和兩位弟弟關係很好,特別是二弟,可能因為我是大哥,而且年齡只差數年,所以他有時會學我,例如我喜歡騎馬,不久他也會去上騎馬班,就連我們居住的地方也很接近,我的選擇也影響了一點他的人生。」朱德華說。

陳國宗(Frankie Chan)

2004開始從事美術設計工作,曾以自由工作者身分探索六感並創作《六感筆記本》。2016年年初參加由香港國際攝影節舉辦的「拍住食」攝影比賽,獲得優異獎。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