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生活困境尋找心靈出口 自療有書有方法|專訪療癒師作家素黑

撰文:袁兆昌
出版:更新:
素黑(受訪者提供)

訪問素黑,差不多100分鐘,還有籌備時與素黑來往短訊與求救的時間;而素黑為了這場訪問,特意預留了至少半天。終於,我們接通了。從鏡頭可見,她置身的居室擺設澄明簡潔,米白牆壁與她的名字、衣著成了強烈對比。「一定要先吃好午飯啊。」她一打開話題便是關心我在約訪時間前是否有吃午飯,正是我生活的一個小情節。從來,素黑關心的不是個案而是人。

她重視的,不是有幾多個讀者讀她;她重視的,是包括未成為讀者的人,他們為甚麼活得連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他們知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書已經出版了,你最好去讀,讀完就知道認出自己的方法。這是我寫這本書的願景。」至於未準備好(審視自己)的人,她打趣地笑稱:「千萬不要來找我(看個案)。」

⿻⿻⿻ 素黑專訪語錄 1 ⿻⿻⿻

去年底推出新作《也許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與前作《愛在136.1》和《踏踏實實愛自己》是主題呼應的三部曲。距離上一本小說著作《麻木樹療傷茶館》有整整三年;短短三年,香港變得不一樣,而她對於這個世界(不限於地方)的看法,大家讀到後半段,自有說法。

素黑寫書二十年,最希望做到的是「給人力量」:「這一點太重要了。我不是個做創作的人。文字對我來說更多是工具。我還要公開寫作出書,其實都是想有個好實際的功能,希望(文字)有用。我的寫作目的很清晰,就是『療癒』。不一定能解困,它只是種子,提供方法,啟示,安慰,激勵,促成或停止行動(如亂想、亂問)。我更重視和關心的,是這些文字的力量是什麼,是安慰劑,還是重整自己的力量,重建不再一樣的自己。只有後者這種沉穩和陰柔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改變和革命。」

⿻⿻⿻ 2013年書展講座 ⿻⿻⿻

讀慣商管心靈勵志書的讀者,不一定讀得慣素黑。素黑謙稱自己不是做創作的人,卻曾出版兩本小說;她文字的力量其實不亞於文學獨有的感染力,能親身引領你進入自己的心靈世界,在混雜無序的凌亂找到路徑,越過自己築起的牆壁。

素黑是香港及內地知名的療癒師作家,心共振療癒顧問總監、生命管理顧問,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首位學生成長導師,被香港書展2020-21選為年度主題「心靈勵志」的代表作家。她的書是醫生、教授、名人、僧侶及平凡女男的枕邊讀物,其經典作《好好愛自己》銷量突破一百萬冊。她亦創立「靜聽愛」個人療癒品牌,自行研發療癒產品如定心銅磬及治療級芳療油等。這麼多年以來,素黑有數之不盡的稱呼——「療癒天后」、「華語世界首席情感療癒作家」、「是療治這個時代的藥」。然而在她看來,讀者怎樣「用」她的新書,才重要。

⿻⿻⿻ 素黑專訪語錄 2 ⿻⿻⿻

素黑每部著作都有「個案」,我們不妨從個案談起?做記者的,習慣問「個案」獵奇一番,聽聽哪個人在情緒邊緣怎樣怎樣,可是素黑不想訪問變成這樣。與其說這是訪問,不如說這是我這個年屆中坑男人的療癒過程:「我希望這篇訪問的意義不是要讀者找我做治療,而是想大家去認識自己,重要是學習具體的方法。」素黑對訪問提綱內容有意見,審視十分嚴謹。我首先要被療癒的,自然是語言。

「你想我談『個案』,我當然可以全部回答,小事而已——我說的『小事』並不是指看輕你關心那些「個案」,而是說,我更重視讀者是否弄清楚自己發生了甚麼事,不是其他人的個案。」這就是她開首調節我提綱內容的原意了。素黑在整個訪問過程中,不會把自己放在「治療」的角色,這是基於她對「人」的了解:「為甚麼有些人要找人(為自己)『治療』?為甚麼有些人以為通過『找素黑』可以幫自己,而那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她希望各人都好好想一想:一個人要找另一個人尋求幫助時,這個求助人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就算求助人真的覺得另一個人可以幫助自己,那種「幫助」需要求助人先做些甚麼。

⿻⿻⿻ 素黑專訪語錄 3 ⿻⿻⿻

「我不希望大家安於一種慣性——其實我都只是幫大家處理慣性。處理慣性就是處理習性:我們能看到自己的習性嗎?或者我們應該暫且放下『治療』這個說法。」

於是,我再翻開《也許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書述個案的次數明顯比前作更少;反而是一系統的方法論。

「常常有人說:我想認識自己多一些,想了解自己多一些。這可能統統都是廢話,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譬如有一個現象:這期流行一齣戲,與心理學有關的,與讀心術有關的,人人便鏗鈴哐唥走去看;那期流行甚麼忘憂解憂的書,人人又會去買,去了解一下。不過這都是潮流吧。又譬如有些人一直覺得自己有問題,看了一萬種治療師,還是尋求不了(解決方法),可能就會來找我。他們可能是問錯問題,或者是設定錯了,例如(他們會說)『我有童年陰影』,這又是廢話——有童年就有陰影,全世界人anytime都嚴重多陰影,對不對?」素黑認為這可能源於大家在大氣電波聽過和學會了一些聽起來像心理學範疇的詞彙,以致花了時間在「問『心理』問題」,而沒有「問自己」。這漸漸變成一般人的習慣。「就像一個人看中醫,把脈後問醫師『我是感冒嗎』。他到底知不知道甚麼是感冒?如果不知道他又在問甚麼呢?」

⿻⿻⿻ 2016年書展講座 ⿻⿻⿻

素黑強調——「準備」。上述那些狀況與發問的內容,明顯是求助人沒有準備;但自療的準備,都不需要應用別人為你設定的用詞來建立基礎。想來到素黑面前,就要先準備一反自己的習慣,準備直接面對自己的「死穴」,而不是甚麼童年陰影。

回到素黑新作,自序就有提到:「這幾年,接到不少來自各地的講課邀請,希望我分享如何能『一眼看穿』人的深層問題和死穴。說能『一眼看穿』是浮誇了,這種『特異功能』只在我的小說《麻木樹療傷茶館》裏出現過,女主角是一名醫生,能一眼看穿別人的痛症源頭。我本一介凡夫,沒有『一眼』看穿的功力,不過倒有『多眼』看通的能力。多看幾眼總比只看一眼穩妥。能看通透一個人、一個問題、一個境況絕不容易,需要銳利觀察、個人歷練、累積經驗、反覆印證、細膩入心、磨練耐性、冷靜洞察,還有正氣的修為。對,要求挺高的。」這正是素黑給自己的「準備」——多看幾眼,意思就是準備得更周全;這種準備工夫,則需要每人的配合,完成提案表格的43條問題。新書有一章叫〈助你和自己相認的43條必問問題〉,佔了24頁,其中有章節〈為何預約諮詢前要填寫提案表格〉,這個表格是讓求助人預先掃瞄自己一次,為「找素黑」前做的各項準備。

素黑(受訪者提供)

「我做『個案』前必須要他們(求助人)填一個表,不填的話不見,填完的話都可能不見。我覺得,你先做做功課吧。就像今次訪問,都需要預先看大綱。」我為這次訪問寫了兩個大綱;再寫,或者可以寫得更好。「我覺得這是互相尊重和學習。真的有人(記者)一坐下來就問『阿素黑你可不可以說說你是誰』。哎,浪費我時間?」素黑笑了。引例是為了印證她的想法:總有人準備不足,如果勉強見面,只會浪費大家的時間:「有人真的就這麼坐下來問『喂你幫我看看吧』。你有沒有做功課?你交了甚麼功課?你想別人給你甚麼?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學習「看自己」的最基本條件。就如你要找個老公、找個太太之前,都要看看你想要甚麼,並不是只看見俊美的就去追求,搞不好日後恐怕要寫信向素黑求助呢!」

【延伸閱讀:素黑|黑色私情書:也許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讀後感活動

正如她在書中所寫——「我們沒有更多時間去浪費」,甚至說「別以為你一定會有明天」。素黑的時間與求助人的時間同樣有限和寶貴,「我對認清自己和自我療癒的態度十分嚴謹,可以輕鬆但不能玩票,回歸簡單但絕不兒戲」,〈為何預約諮詢前要填寫提案表格〉要表達的還不止於此。

⿻⿻⿻ 素黑專訪語錄 4 ⿻⿻⿻

「有些人說:『是我老婆要我來看你的』。這些人我一定不會見。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只為滿足老婆,甚至自己的媽媽。對啊,有些人正是因為這樣而結婚的:與女友拍拖八年,對方說不結婚就分手,於是結婚;為滿足媽媽(的要求)而結婚。這類人太多了。」但素黑說這些個案都不是這本新書要談的重點,重點是你自己——如果你還是不認識自己,首先就要明白「認清自己」有多重要。「例如現在(香港)人心惶惶,因為疫情也好,社會事件也好,但重要是『你下一步想做甚麼?』。你有甚麼目標?想過怎麼樣的生活?再看看你有沒有實現它們的能力?又或者你會說,你要跟某人拚命!那麼,你是不是有能力跟他拚命?你有需要跟什麼人交代(負責任)嗎?你有沒有方法?有沒有策略?」素黑認為,人要先看看自己具備甚麼條件,才可判斷做或不做一件事。而素黑就是與別不同,說到這裡,沒有用過一個甚麼「量力而為」這類家長式的四字詞,聽起來就連叮嚀也不是。

素黑這麼多年在做的就是,要每個求助者與讀者看清自己;稱之為「自療」相信也正因如此?「看清楚事情有沒有希望,自己有沒有能力,以及身邊有沒有人支持你,這是個現實問題。」素黑覺得這些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想怎樣。然而,我們就算覺得有能力改變自己和身邊的人,卻可能沒有位置去改變外在的現實時,該怎麼辦?

⿻⿻⿻ 素黑專訪語錄 5 ⿻⿻⿻

「近年社會多了這些迷失和受傷害的人,他們表面的困擾都是關於工作或家庭的一般性問題,如媽媽找麻煩、爸爸的傷害、感情關係等……畢竟,生活還是佔據大部分時間,生活和關係上的問題還是要他們每時每刻面對和處理的。但他們的集體創傷症狀卻明顯地相近:嘔吐、深層焦慮和恐懼,間接地影響了與伴侶和家人的關係。有情侶因政見不同而分手,家庭因政見不同而吵架,更有一起衝的亂世兒女,終歸還是互相傷害。假如經歷過或有讀過戰亂時期的人物故事,對這種現象應該不會陌生。香港人一直以來過得太安逸,少有經歷『大事件』。或是因為我們這兩三代人未窮過未捱過未走難過,一出世就在醫院,從小有工人照顧。現在經歷這一切,不過是一種時代的歷練,是不好也很好。」

素黑說:「有戰亂,關係就容易散」,因為原來情感承擔不起亂。有人選了成就「大義」(如公義),要放下一些「小義」(如愛情、家庭、個人理想),但兩者其實都是「義」——「你愛一個人,學習對一個人好,學習照顧一個人,是不是不及『成就公義』那麼重要?這裡沒有答案,都是你的選擇。不過請反思這點:我們可能對社會對文字對某些東西有著道德要求,希望能藉此安慰受傷的自己,所以特別想看到『大』價值的事——如有名人出來講幾句鼓動人心的話、唱首歌來安慰全人類等;可反觀身邊伴侶一直不離不棄照顧你,你又覺得價值不夠大。」

素黑(受訪者提供)

「在大時代,我們可以選擇靠邊站,或者繼續義無反顧不放棄——不管你在做甚麼、在甚麼處境,都要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處境,認清楚什麼東西是自己需要的,弄清楚自己的價值觀——但,你做得到嗎?有時是做不到的,有時候是不知怎麼辦。在這個時候,應該要衡量一下什麼才是比較重要的。」這些抉擇都是人生的傷口,有些路並不是自己可選擇的,包括疫情。遇上時,該怎樣做呢?素黑還是那句話:先認清楚自己。

傷口是時代給的,善於療傷的素黑看得更遠:「我更重視劃時代。回到現實,自己的現實上,看你有什麼本錢、籌碼和定力,是求短還是求長遠,修出什麼智慧。」

⿻⿻⿻ 素黑專訪語錄 6 ⿻⿻⿻

素黑在新書前言這樣寫著:「此書生於亂世,能量穩札如山,願能為眾生暗灰的心,閃出壯美憧憬的鱗光。」素黑在她的臉書【素黑(Su Hei)】上發起名為「黑色私情書」的活動,讓讀者寫讀後感回應新書。她會用珍藏二十多年舊情人送的黑信封,逐一親自寫和寄出一函私情書給參加者,是她有史以來跟讀者最親密的私接觸。素黑重視的,由始至終都是一個「你」,一個「人」,私情不比大義輕。

素黑在訪談結束後,在臉書訊息匣裡寫著——

大時代重要,兒女私情也重要,自身修為更重要。你可以有大道理,對大義凛然拜服甚至渴求,因為可以「凛然」!哪小義呢?我們卻像貓迴避時一樣,轉頭走,還裝cool。

我們看到很多大明星大人物,名人偉人,他們有大貢獻,我們不想否定,因為我們心底裡都想做到這種成就,是慾望投射。但他們的大傷害呢?看他們對一個人的傷害,可能更能看清楚這個人的弱點和真人格,如他們剝削或摧毀一個卑微、善良、對他們好的人的那一面,我們都不忍心放大,因為心裡很清楚,我們都做過,我們都是他。我們沒有他的成就,羞恥卻一樣。這是人性最分裂甚至偽善的地方。

向外尋求療癒感、安慰劑,都是假的,無力的。你一刻定不了心,你所有的決定、想法、行動、感覺等,都是虛的。定心,是清楚看到和承認自己的死穴,先處理好所造就的傷害和麻煩,才有力量多跨一步,去穩定、平靜、堅定地評世界、看社會。你可以同步,但你不能逃避自己而去成就所謂大義。你更不能逃避對自身、身邊人、家庭、寵物等的責任而去說拯救誰。

我寫作、出書,做療癒,不是出於所謂「使命感」,最大的原動力其實是因為這個:「我們都對不起地球和孩子。」有經歷、懂的人,自讀得懂我在說什麼。

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帶出的力量是:

渺小的力量
踏實的力量
回頭看清楚自己後踏實生活的力量。

讀後,我想起素黑形容自己居室的簡樸,一些來探訪的朋友驚訝物品那麼少。又想起她最近與幾位作家朋友一起寫著關於死亡的小小說,準備結集成書。我彷彿又看到素黑受訪時的居室環境——無疑是一片澄明。我們試著跟素黑說話,試著打聽她的生活,聽著她在不同場合的演說與分享,結果還是不得不想到自己——自己到底要不要去找素黑問個究竟。而素黑就是這麼的一面牆壁,在你覺得需要找她時,她會化身為一面鏡子,要你知道所有問題的本源,從來都是自己。想起素黑的名句:「你不是來看我,你是來看你自己。」

如果人如鏡子,這本新書就是使用這面鏡子的說明書;翻閱一次,自會覺得有好建議;翻閱兩次,真的要去實踐時,或者不用再找素黑了,因你已確認自己的價值觀,對準自己的死穴,踏踏實實愛自己,然後愛別人。

素黑(Su Hei)臉書
素黑電郵:blacksosoblack@hotmail.com
素黑最新著作《也許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
出版:萬里機構知出版(2020.12)

尋書地圖——

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