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時間永留情感與回憶 鐘錶收藏家細數三十年珍藏冷知識︱開卷樂

撰文:開卷樂
出版:更新:

「就算是時差,晨差,秒針的一個小分岔」,對於精巧鐘錶來說,差之毫釐,謬之千里。鐘錶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資深鐘錶收藏家李隆漳,由三十多年前已開始收藏鐘錶,至今有過千隻收藏品。他將自己的經驗與讀者分享,策劃了《嘀嗒嘀嗒溜走了-鐘錶的故事》一書,介紹各種鐘錶的特色及一些冷知識。

文︰筆從心︱原題:《嘀嗒嘀嗒溜走了-鐘錶的故事》——將情感存封在時間中

(圖片來源:@Lucas Santos/Unsplash)

電子錶與機械錶

手錶可以大致分為電子石英錶和機械錶,電子石英錶利用電池動力,驅動石英晶體振盪器穩定地產生每秒三萬多次的振盪,集成電路再將這些訊號推動步進摩打,令齒輪和時針運行。機械錶則分為手動和自動上鏈兩大類,手動的需要轉動錶冠上鏈為手錶提供動力,自動則靠手腕的活動轉動機芯的擺陀上鏈。由於手錶花多眼亂,李隆漳建議可以從手錶的分類入手,理解自己的需要再購買。他指手錶可分為「功能性錶」,如跑步、游水運動使用的運動錶、潛水錶、飛行員錶;「時裝錶」則是用來作飾物佩戴;「藝術錶」則甚具收藏價值,用於欣賞多於實際使用。

其次可因應個人需要選取手錶的功能,別看輕這些小功能,若放在鐘錶上必須經過精細的計算。如「問錶」內有名為打簧的機制,透過不同聲音報時、刻和分,這類錶最高級為「三問錶」;月相可以顯示月亮圍繞地球公轉時的圓缺;「年曆錶」可顯示日期、星期和月份,進階的為「萬年曆錶」,可顯示閏年2月29日,由於每4年要轉換一次跳日子,因此鐘錶的結構甚為複雜,香港坊間很少鐘錶師父懂得修理,如果要寄回瑞士修理,維修日子隨時以年計。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陀飛輪對抗地心吸力

書中亦介紹了不少鐘錶相關的冷知識。「陀飛輪」這個名字聽得多,原來這項技術是由1801年瑞士鐘錶師寶璣發明,當時他發現陀錶長期垂直擺放,機芯內控制動能釋放速度的「擒縱系統」會因地心吸力影響出現誤差。寶璣於是發明了一個不停地旋轉的裝置,亦即是陀飛輪,以減少地心吸力帶來的影響,令走時更為準確。雖然技術距今二百多年,但仍為人趨之若鶩,單是一隻瑞士製造的陀飛輪叫價過百萬元。除此之外,還有自動校正地區時差的「電波錶」、「衛星錶」,執行月球任務及拯救了阿波羅13號太空人的「月球錶」等等,有待讀者進一步發掘。

【延伸閱讀:尋找香港隱世古蹟建築 「被遺忘」前能為歷史留紀錄?︱開卷樂

鐘錶不單是提示時間的工具,更是人與人的情懷所在。李隆漳笑言電子錶永遠不能取代機械錶,他鍾愛一款直升機機師使用的錶,底盤有直升機場的「H」字,他在不同時間場合一共買了三隻,與自己兩名孩子每人一隻,盼能夠如同家傳之寶般傳承下去。李隆漳「玩錶」多年,認識不少修理鐘錶的師父,不時會買壞錶去找師父修理,翻新錶殼、抹油,賦予其新生命。

「瑞士錶都説都七點了。忽然你走來」,鐘錶很輕,但承載着時間,包含着情感,珍藏着回憶。嘀嗒⋯⋯嘀嗒⋯⋯這一刻在你的生命裏,在這個城市裏,無止盡地溜走了的,你又數得清嗎?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