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攝影獎得獎作品香港展出 頂級攝影師拍下觸目驚心「火」圖像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攝影/展覽/百達攝影獎】這幾年新聞中好像總是有各種大火消息,譬如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引起全球關注、亞馬遜雨林大火破壞紀錄創新高、澳洲連日山火、當然還有加州大火染紅各地天空,種種畫面在不少人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痕跡。

以可持續問題為主題的百達攝影獎(Prix Pictet)上屆以「火」 為主題,得獎作品最近巡展到亞洲,涵蓋莎莉・曼(Sally Mann)、川內倫子等知名攝影師作品。

David UzochukwuWildfire,2015. From the series:In The Wake,2015-2020©David Uzochukwu,Galerie Number 8, Brussels,Prix Pictet.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Number 8 (圖片由百達攝影獎提供)

若讀者對攝影或環境問題有關注,很有可能會聽過百達攝影獎。比賽始於2008年,以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軸設立題目,望引起環境問題關注。這次比賽來到第九屆,選定以「火」作為主題,展覽將呈獻 13 位來自奧地利、比利時、貝寧、柬埔寨、 日本、黎巴嫩、墨西哥、尼日利亞、南非、瑞士、美國的入圍攝影師作品。

+12

這些作品從全球重大事件和個人經歷中汲取靈感,涵蓋紀錄、肖像、風景、拼貼,以及學術研究等多種形式。本屆大獎由美國知名藝術家莎莉・曼(Sally Mann)以「黑水」(Blackwater,2008- 2012年) 系列奪得,接下來我們會重點介紹莎莉・曼以及其他兩位攝影師作品。

莎莉·曼(Sally Mann)
《黑水》,2008-12年

本屆大獎得主莎莉・曼是美國知名攝影師,在2001年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美國最佳攝影師」,作品主要探索家庭、社會現實和時間流逝,同時捕捉自然、歷史和記憶之間緊張關係。

這次得獎系列攝於其故鄉弗吉尼亞州東南部大迪斯默爾沼澤(Great Dismal Swamp),該地曾是美國載有第一批奴隸的船隻停靠地,2011年曾發生111日毀滅性野火。多年來她一直研究當地種族歷史,對土地承載之歷史記憶深感興趣,她認為火災或許是美國種族衝突縮影。

Sally Mann圖片(圖片由百達攝影獎提供)

她表示:「美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似乎相信浩劫盡頭會是美麗明天,因此作為解決方案,靠「下一場大火」療癒。也許這是對的,因為沒有摧毀就沒有重建。也許火真的很獨特,它既可以清除亦可以復興。大迪斯默爾沼澤正開始長出綠芽和藤蔓,它再次展現活力,提供了復興希望。」

但是,火不能燒毀回憶,即是大迪斯默爾沼澤被大火吞噬,誰也不能磨滅以往種族主義的慘痛歷史。我希望這輯照片可以作為憑證,提醒我們不要忘記。
莎莉・曼(Sally Mann)

布倫特·斯特頓
《世界燒傷之都》 , 2014年

儘管印度是全球燒傷人數最多國家,每年有六百多萬人燒傷,當地卻只有很少診所及醫院治療燒傷設施。這輯照片攝於蘇博星醫生(Dr. Subodh Singh)為社會最低層燒傷患者開設的診所,記錄2014年一位嚴重燒傷女孩手術情況。診所總是爆滿,蘇醫生說他把診所獻給其父親,是他教導蘇醫生永遠要為境況比自己困苦之人服務。

作品直觀呈現出火造成的危險與痛苦,各種傷勢觸目驚心,同時手術場面又讓人看到一種守望相助精神,是一輯扣人心弦的人文作品。

法布里斯・蒙泰羅(Fabrice Monteiro)
《預言》,2013-20年

《預言》系列中模特穿上以垃圾、樹皮、枯枝等各種材料製作的服裝,巨大裙擺讓人想起高級定制時裝。原來法布里斯・蒙泰羅本人最開始就是一名模特,後來逐漸學習構圖、照明等各種技巧成為攝影師,作品於新聞攝影以及時尚攝影之間穿梭。

系列於2013年在塞內加爾萌芽,目的是喚醒新一代生態保育意識。照片中人物靈感來自西非和及其他地方化裝舞會,攝影師讓他們在油庫、堆場、乾裂焦土地等地點出現,表達環境向人類問責之意。他在作品中融合不同文化和傳統,希望圖像能成為一種預言,提醒大眾環境問題並不囿於特定國家,而是關乎全體人類。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百達攝影獎:火
地點:香港金鐘正義道 9 號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日期:即日至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