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小教室1】小孩扭買玩具點算好?教你兩招應對技巧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在育兒路上,各位爸爸媽媽最常遇到亦最令人頭痛的,應該就是如何教養子女、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編輯部就著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教養問題,向曾經擔任社工、現又為親職教育工作者的Natalie請教,根據她遇到的個案以及自己跟女兒相處的經驗,製作一系列的《親子教養小教室》,為各位爸媽提供一些建議。

第一回:

小孩扭買玩具點算好?

事前協定

首先,Natalie建議家長先跟小朋友做個事前協定,在進入玩具店之前跟小朋友說清楚,究竟今天進入玩具店買不買玩具。這個事前協定是讓小朋友有心理準備,知道自己在玩具店裏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同時間,這個協定可以給予小朋友空間去表達自己同不同意這個做法,例如我們可以跟小朋友說:「我們將會進入玩具店,但因為家裏實在太多玩具了,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玩具。所以我們今天只會看,而不會買玩具,你覺得如何?」等到小朋友承諾了,大家互相協定了才進入玩具店。

ACT三部曲

但小朋友畢竟是小朋友,有時候會反口覆舌不配合,這時候應該如何是好?Natalie就建議家長用ACT三部曲跟小朋友溝通。什麼是ACT三部曲呢?

第一,先跟小朋友反映他當刻的情緒和感受A = Accept your child's feelings。例如我們可以跟小朋友說:「哦...你覺得這個Barbie玩具很美對吧?你好想買,好想擁有……」

第二步,跟小朋友澄清目前的狀況C = Communicate the rule。「但我們進入玩具店之前已經協定了今天只會看而不會買玩具的……」

第三步,可以提供可行建議T = Target a positive choice。「看來你真的很喜歡這個玩具,不如我們繼續在這裏看玩具,又或者可以等到聖誕節時,我再買給你當聖誕禮物吧!」

經過這個ACT三部曲之後,很多小朋友都會感覺到家長真心明白他們當刻的需要感受,而且家長提供的建議是可行的,是可以滿足到小朋友的需要,小朋友的情緒自然會慢慢穩定下來,不會再發脾氣。

小錦囊:

找個角落安頓好,確保小孩專心做好協定。
如實執行協定,才能讓小孩認真對待協定,不輕易推翻。

了解小孩的「wants」和「needs」

不過,Natalie指ACT三部曲只是讓家長更有同理心去回應小孩需要的一個框架,而當中很重要的是,在運用ACT前,家長要先用心了解清楚小孩想要(wants背後的需要(needs是什麼,才能準確讓小孩的需要和感受得到回應。

看看以下的個案,大家就會明白:

曾經有一位女孩,在進入玩具店前跟媽媽協議好,進入店內只探訪玩具,不會購買。怎料,在玩具店內看到一個公主背包,嚷著要買,媽媽氣上心頭,不斷重申女兒曾協議不買玩具。女兒大哭大鬧,媽媽即運用ACT三部曲跟女兒溝通:「呢個公主背包好靚,我知道你好鐘意,但係我哋已協議今日唔買玩具,如果你想買,下個月你生日,我可以送呢個背包比你。」

女兒繼續哭鬧,ACT並不奏效。為什麼呢?

(VCG圖片)

小女孩的媽媽等待了半小時,女兒緩緩道出原因。

原來,這位小女孩看見的背包,正是她的好朋友最近在用的,她希望可以跟這好朋友背起一樣的背包,她認為這是友誼的象徵。所以,這女孩表面想要的是背包,背後的需要卻原來是友誼!

這位媽媽再用ACT回應:「呢個公主背包好靚,而且你嘅好朋友都有,所以你好希望同佢一齊擁有同一個背包。不過,你本來已經有三個背包,再買就會造成浪費。或者咁,我知道你最近把間尺爛咗,我地可以去買一把間尺,買多一把同款嘅送俾好朋友吧!」

小女孩聽後雖然有點失落,靜默了幾十秒,然後拖著媽媽的手,歡欣地帶媽媽到文具店選購間尺了!

Natalie(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一位全職媽媽,曾任社工,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與快樂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