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三個字母 教孩子學會節制、感恩、團結 樂觀面對難關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節制」、「感恩」、「團結」是不同年齡的學童,甚至是成年人需要時刻謹記在心中和需要謹守的品格。隨著成長,我們的環境不斷改變同時亦變得複雜,維持以上品格所面對的挑戰亦愈來愈多。
【作者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二級助理康樂體育主任潘啟安】

「S」代表「Self-control」,即是「節制」—意思是適可而止,有紀律地控制自己的慾望,亦是基督教聖靈果子的九種特質其中之一。

「節制」不單單是對孩子的教導,亦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童年的你希望用盡所有時間玩樂,希望擁有所有玩具;長大後有賺錢能力後,就希望買下所有購物清單上的項目;當人大了,見多識廣,開始培養出生活品味,可能希望嚐盡天下美食。人一生中慾望無窮無盡,滿足了霎時的慾望,但可能因而失去學識、金錢、時間、健康……,那麼你的人生還算圓滿嗎?

生活中要做到「節制」,就要於責任與慾望之間取得平衡。提出慾望和訴求是天生的本能,惟孩子要學懂認清自己的責任就需要我們的幫助。不同身份有著不同責任。孩子的身份是兒女、學生或朋友等。作為兒女,有責任孝順及尊重父母;作為學生,有責任完成功課、追求知識;作為朋友,有責任給予幫助、鼓勵、安慰。父母、師長的角色,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否已盡應有的責任,配合適當的讚賞及鼓勵,自然培養出「節制」的品格。

「T」代表「Thankfulness」、「感恩」,意思是對身邊的事物表達感激。孩子懂得感恩可以讓他們的童年帶來喜樂,是建構積極人生的重要基礎。

要培養青年人有一顆感恩的心,首先要讓他們懂得知足。相信大家都聽過半杯水的故事,當你面前有半杯水,你可以說:「只有半杯水」或「還有半杯水」,一字之差,分別表達出「埋怨」及「積極」的心態,要他們學懂知足,就要讓他們懂得說「還有半杯水」。

父母師長有責任灌輸「知足」和「感恩」的價值觀,亦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埋怨」的說話是建立「感恩」心態的一大阻礙。成年人生活中所面對的困難、挑戰比孩子多,父母無意間「吐苦水」的說話,大多只為了抒發情緒,但孩子聽進耳中有機會接收到「外面世界發生的事都不順利」的意思。所以父母、師長於孩子面前的言行必須謹慎。

以香港的社會現況,加上受疫情的煎熬,一群人一同埋怨能夠彼此安慰,然而,要積極面對困難,常存感恩的心則成為我們最大的幫助。

「U」代表「Unity」,中文意思是「團結」。「團結」是建立一個成功團隊的元素,是人與人之間為了完成同一目標的合作關係;「團結」包含了團隊內的溝通、付出,最後得到回報;「團結」使團隊能有效率地運作。有效率的團隊可以為青年人面對的困難、挑戰帶來大大的支援。

有首童謠《一枝竹仔》是這樣唱的︰「一枝竹仔易折彎,幾枝竹一扎斷折難……」,表達了眾志成城、團結就是力量的意思。《聖經》亦提到:「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道書四:9-12)」。

孩子從小學習「團結」使他們懂得建立團隊來面對困難及挑戰。團隊當中的每一位都同時擔當「施」與「受」的角色,因為各人有恩賜特質,各人於自己崗位上的發揮,「團結」便成為解決問題的力量。

「S - Self-control」、「T - Thankfulness」、「U - Unity」不只是對孩子的教導,物質主義、資訊氾濫、意見分歧是現今社會的現況,要抗衡現況對人心理上帶來負面的影響,成年人都應常以「S、T、U」提醒自己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難關,為年青一代作好榜樣。

相關文章:PPER四段故事 助孩子了解生命特質 正面學習忍耐、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