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相處】長者學蒙特梭利以遊戲訓練小孩 當義工尋回個人價值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在華人文化中,長輩傾向以個人經驗、說教的方式傳授及讓小孩模仿學習生活技能,這兩種方法缺乏技巧和系統,讓年幼的小孩難以掌握。
由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林植宣博士老人綜合服務中心舉辦的「世代團結」計劃,旨在讓長者成為小孩成長路上的朋友,並以玩樂及系統化的方式教導揸筷子、綁鞋帶、縫紉等生活基本技能,以此拉近長輩及小孩的關係,兩代共融相處。

在四處當義工時,一眾長者從中找到生活的新趣。(龔慧攝)
簡單如打結,義工們亦設計出一個非常具體的過程—把手握成手槍狀,在手指上繞兩圈,拉出繩頭便打成一個結。小孩前三指尚未靈活,這方法比傳統的交叉打結法更易尚握。(潘思穎攝)

「世代團結」期望讓長者成為小孩成長的伙伴,把遊戲變成教學方式,小孩可以寓學習於娛樂之餘,長者亦能透過義務工作找回個人價值。計劃按照蒙特梭利教育法設計, 按照尊重兒童,以兒童為中心、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配合兒童的環境及豐富的教具、注重日常生活教育及感官教育等11個教育理念策劃教學方法。

這個計劃分為長幼共讀、跨代生活教育、長幼共玩及資訊科技。最具特色又有效的是把生活中各項小技能皆化成遊戲,例如教導掃地時,先用膠貼在地上貼出一個正方形,讓小孩把垃圾掃進方格,再掃進剷子,沉悶的家務立時變得充滿挑戰性。

蒙特梭利教育法於1897年,由義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發展的教育方法,至今全球約在兩萬所學校奉行,英國威廉王子、哈里王子亦曾接受這教育法。

瑞珠婆婆表示在不同的環境下講故事,執書的手勢亦有不同:「當面向一群觀眾時,執書要如拿扇子般,亦要放在身旁,這樣眼神運用及身體語言都較能靈活運用。」(潘思穎攝)

每位長者義工加入後都必需學習共讀、及生活教育的教學技巧,及後定期走訪各區進行社區推廣活動,讓公眾認識不一樣教學方式。有興趣的家長或長者可參加中心的推廣活動,或報名蒙特梭利日常生活培訓入門課程。

世代團結社區推廣活動

1月14-12日:樂富商場推廣攤位
1月21-22日:黃金時代基金會展覽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培訓入門(共四堂)

日期:2017年2月14、16、21、23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
地點:和宜合道22號1樓101室
費用:港幣50元
歡迎50歲以上人士參加
報名網址:https://goo.gl/9tgctM

詳情請參看世代團結長幼共讀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