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話自己「乖」原來信唔過?家長要咁問幼兒先會明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早前,有位朋友向筆者表示非常擔心正就讀幼稚園的兒子(Hayden)的學習情況。朋友印象中的Hayden非常「乖」,愛學習。下課後,朋友時不時也會問Hayden在幼稚園表現如何。「他總是說好,有時也會跟我分享學了什麼,老師也沒有投訴他表現不佳呢!」
【編按:作者為名校升學面試顧問鄧家豪】

上網課「現形」?

停止面授課期間,朋友發現Hayden在家上網課時非但不回答老師提問,還忽然唱歌,跟她想像中Hayden上課的情況截然不同,令她非常詫異。筆者問朋友有沒有為Hayden說明上網課時應當如何,朋友說:「我叫他要『乖』,要專心,還告訴他如果『乖』,課後和他一起玩動物角色扮演遊戲。」筆者聽後,覺得「乖」正是問題所在。

(Photo-ac)

「乖」是什麼?

「乖」沒有統一標準或定義,甚至是一個「活」的概念,內裏規範的行為經常更改。莫說學童無法清晰了解「乖」的標準,家長一樣只能籠統地說明。「乖」是令親子溝通產生誤會的最常見「形容詞」。

向學童精確地表達要求

當家長與年幼子女溝通時,應避免使用虛無或模凌兩可的概念,其中包括家長以為「理所當然」的「常識」,例如「乖」、「專心」和「積極」等。家長應向子女說明「專心」上課要有哪些行為和避免哪些,若希望子女回答老師所問,應告訴子女「老師提問時,你懂就要回答,不懂要跟老師說不懂啊!」與幼年子女溝通時,家長用詞要準確和直接,內容要簡單。若指令涉及獎懲,家長更加要小心用詞,隨時令子女覺得家長出爾反爾。

年幼學童的世界沒有成年人那樣複雜的諸多「約定俗成」,除了避免表達時使用模糊不清的概念,也可以嘗試用予明確指示代替提問。當家長想問年幼子女「返學乖唔乖呀?」之時,不如要他說一下幼稚園學了的生字或講一個上課時聽到的故事。

(photo-ac)

「現形」後的Hayden 變「乖」了

聽完家長指示幼童時的「常犯錯誤」後,筆者的朋友清晰告訴Hayden上網課時不可以離開座位,老師批准前不可唱歌說話。朋友說:「Hayden現在『乖』了很多,上課不再『遊魂』了!」

祝Hayden快高長大,儘快知道「遊魂」是什麼呢!

鄧家豪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御學軒教育集團董事;名校升學面試顧問。十四年間舉辦逾百場家長講座,創下兩千名高小學生成功考入傳統名校的紀錄。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即將完成碩士課程,並計劃攻讀教育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