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校園欺凌  教育心理學家教父母要學會5個方法應對(下)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上文提到學校的欺凌行為與當中不同的角色。但作為家長,究竟應如何協助孩子面對欺凌問題呢?
【編按:作者為教育心理學家廖坤怡】

(一)教導孩子,了解甚麼是欺凌行為

若家長希望孩子減低在學校受到欺凌的機會,首先要教導他們學懂保護自己。家長可讓孩子明白施虐者為何會欺負人,以及他們期望的反應。此外,家長也可教導孩子應作出哪些反應,或避免說或做一些事情令自己變成欺凌目標,從而減少施虐者在欺凌行為中所獲得的快感和樂趣。

若年紀較少的孩童,家長可考慮使用繪本或故事書,教導孩子甚麼是欺凌,以及一些表達情緒及保護自己的方法。

(photo-ac)

(二)多結交朋友

根據研究顯示,大部份被欺凌的對象通常是一些勢孤力弱的同學。因此,結交多些朋友,最少也有一兩個,會有助滅低被欺凌的機會。除此以外,這些朋友也可以是傾訴的對象。即使他們有可能同時一同被欺凌,但若被欺凌的同學裳試努力結交朋友及融入群體活動之中,他都不會再是孤單一人,而被欺凌的時候旁觀者加以援手、一同逷止欺凌的機會也大大提高。

而作為家長,當懷疑子女有機會被欺凌,可鼓勵他們無論在上學、放小息、吃飯或放學等時候,儘量與人結伴同行,避免自己一個人,以減少施虐者可進行欺凌的機會。

(三)多與其他家長溝通

筆者鼓勵家長們可與子女同班或同校的家長們多聯絡、溝通及互相支援。當孩子不幸真的在學校被欺凌時,除了可向其他家長了解更多之外,亦可與其他家長一起向學校反映情況,讓學校能從多方面了解事情的嚴重性。

(photo-ac)

(四)教導子女分辨欺凌與開玩笑

筆者從以往處理校園凌凌事件的經驗之中,發現施虐者很喜歡挑選一些對任何事情都很大反應的同學入手。若有些同學事無大小都會顯得很激動,他們便會成為施虐者的目標。因此,父母平時多教導子女了解別人說話的動機、用字和語氣,特別是教導他們分辨玩笑、諷刺及中傷。若別人只是開玩笑,有時不理或一笑置之便可。相反,當別人真的作攻撃性或惡意傷害的行為時,便要學會要保護自己。

(五)細心聆聽、回應情緒

若孩子真的在學校被欺凌,家長別急於為他們找相關同學問責或強出頭。相反,家長應先了解孩子的情緒和想法。若他們暫時不想分享,也可以不同的情緒詞彙來回應他們的情緒。例如:「我見到你好悶悶不樂,明白而家你暫時唔想講,但到你想講既時候,我隨時都會願意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