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解放軍登陸戰力不斷提升 台軍演習要「轉場」到哪裡?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台軍年度的「漢光36號」演習實兵驗證,從7月13日清晨正式拉開序幕。由於之前已整整「預演」了長達半個月多時間,搭配上台軍從今年3月就已經開始、尚未正式結束的「戰備月」演練,一連串的實兵、實彈以及試射導彈等一連串的火力展示,接連着漢光36號演習不斷進行。

台軍這半年來,除了遇上新冠病毒肺炎的挑戰之外,加上這半年多來的高度戰備整備,今年可算是至今台軍戰備壓力最大的一年。而台海外圍緊張局勢,隨着解放軍不斷緊縮的高壓圈包圍,也呈現詭異的局勢,討論台海戰雲的國際輿論相當熱烈,也為漢光36號演習添加了些許戲味。

台中清泉崗基地,一旦開戰將是解放軍陸空打擊的重要目標,解放軍甚至已經擁有仿真清泉崗基地的假想敵戰術訓練中心。故此次漢光36號演習,清泉崗基地外圍配署數量龐大的愛國者PAC-3導彈,其來以自。(陳宗逸/多維新聞)

在7月16日早晨上演「主秀」前,漢光演習目前都在演練以往相當神秘的「戰力轉移」科目,也就是假設一旦開戰時,解放軍機艦導彈飽和攻擊台灣,台軍為了「保存戰力」,將重要裝備、機艦後撤至台灣東部的所謂「戰術轉場」動作。這個戰術動作,相當巧合地輝映了7月10日,美國富比士雜誌(Forbes)刊出了記者艾克塞(David Axe)一篇引起討論的「可能阻止大陸入侵的台灣島嶼要塞」(The Taiwan Island Fortress That Could Halt A Chinese Invasion)評論文章,這篇文章在漢光演習實兵操演前夕,引起台灣內外輿論的熱烈討論。

這篇引起熱議的「兵棋推演」評論中,預測解放軍進攻台灣的幾種可能路線,除了將澎湖列島的防禦重要性放大之外,最重要的是講述解放軍三棲登陸能力,已經能夠從東面包夾台灣本島,這種能力使得台軍防禦澎湖列島、保持在澎湖島上的防禦與攻擊武器必須要增加、以截斷解放軍從西南方進攻台灣本島的企圖。而文章也認也認為,解放軍擁有起碼2支的主力兩棲登陸艦隊,並不會選擇台灣岩石崎嶇的東岸登陸,但是東岸太平洋、菲律賓海一側,將會被戰略性地封鎖。

台軍從7月13日展開漢光36號演習實兵操演,首先上場的是兵力轉場演練,台空軍屏東基地的C-130H運輸機群,擔任轉場演練的重要角色,將重要人員、器材轉運至東部洞庫基地。(陳宗逸/多維新聞)

以往台軍的戰略評估,皆認為一旦開戰,台灣必須耐受住解放軍的「第一擊」,重要的機艦等戰略價值高的裝備,都必須要在此時緊急後撤至台灣東部的地下基地保存,台軍也在台灣東部起碼擁有二個地下大型碉堡基地,包括已經解密的花蓮佳山基地,以及台東的建安基地等二處,這二處在1970年代建造的地下大型碉堡基地,成為台軍目前「轉場戰略」的重點,期待在耐受過第一擊後,台軍的重要機艦裝備,可以從地下碉堡重新出擊,爭取與解放軍海空軍在第一擊後的決戰,阻斷解放軍的登陸攻勢。

但是,這種第一時間後撤的戰略,是1980年代的產物,當時的解放軍尚未擁有「藍海」機艦群,海、空軍實力還屬於「沿岸防禦」的「守勢」武力,並未具備跨越台灣海峽中線、前進至太平洋、第一島鏈之外的作戰能力。但是,這個戰略想定,在21世紀、解放軍開始大造艦、大造機、精緻化導彈火箭軍武力之後,事實上已經缺乏現實感。

台軍海軍陸戰隊,近年來不斷在漢光演習實兵操演時,扮演解放軍進攻角色。實際上的台海登陸作戰,是否能夠如此輕率界定威脅以及戰術種類?已經引起外界議論。(陳宗逸/多維新聞)

尤其,台軍海軍的「轉場」戰略,也是在第一擊時,迅速後撤至太平洋、甚至遠至關島外圍,以此維持戰力,這種後撤計劃,從李登輝時代的參謀總長劉和謙開始擘畫,就已訂下的一種戰略轉場設計,海軍艦艇轉場至太平洋等第二島鏈內的區域,等待美軍的弛援。而今,在解放軍擁有包夾台灣東西二邊海域的戰略情勢下,台軍的轉場機制是否有用?

故此,後撤太平洋的戰略配置,基本上已在今天脱離現實。台灣島嶼的東西側,皆會在同一時間,受到解放軍海空力量的打擊,尤其是台灣東部海空域,解放軍實施經年的繞台長航訓練,已經在演練中對台灣進行戰略包夾,台軍的重要兵力是否「後撤」至東邊洞庫基地,實在已無太大意義。解放軍的重型戰機,航程已經足以繞過台灣海峽、直接從太平洋端進入台灣領空進行攻擊,加上未來的航母戰鬥羣、兩棲突擊艦群等的垂直機降突擊能力,已經徹底改變了台灣將面對的傳統戰威脅。

台軍空軍近年的漢光演習,總是將戰略環境定義為毫無空優威脅的狀態下,能夠讓空軍的戰轟機任意在水際灘頭模擬投彈、攻擊敵軍登陸船團,這樣的戰術條件,如今是否存在?(陳宗逸/多維新聞)

在漢光36號演習開始前夕,有關於演習「是否表演」的議論高漲,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在台灣政壇造成擾動。而實際觀察漢光36號演習,其「演」的戲碼多年不變,且還是依照台灣海陸空軍的軍種本位等既得利益、依照資源分配來達到「通通有獎、大家都可以表現領功」的效果。但是,已經失去現實的反登陸火力展示,主戰坦克、二戰時代的火炮戰術,在攤岸上一致排開、對海射擊的戲碼,所謂「殲敵於水際灘頭」等「演出」,是否能夠符合現狀?即使不諳軍事事務的一般納税人,其實也已經相當清楚。

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確實已經引起了國際高度重視,各種評論文章、新聞焦點都聚焦在台灣應對大陸攻勢的防禦上面,以及美軍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的討論上。但是無論如何,美軍是否能夠順利「介入」,台軍自己演練的實兵實彈演習,是否融入了現況?轉場之後、能夠順利地出動主力機艦、結合陸軍實施殲敵於水際灘頭、得到最後勝利?大戰略一旦如此思考、規劃,台軍就會陷入一種自我滿足、自我辯護的本能式反射,對於外界的批判、質疑,一律抱着非我族類的高傲態度,不容外界對其舉止有任何質疑,這樣的台軍,真的能夠在現代戰略環境生存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