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試錯成本? 地方實施「惜食令」被指矯枉過正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內地官方近日提倡「遏止餐飲浪費」,被外界稱為「惜食令」。然而倡議流行不久後,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公眾號「俠客島」卻刊文批評,地方上個別惜食做法是「形式主義」表現,「均屬於一刀切、拍腦袋式的花架子,以表態和調門落實中央精神,不考慮實際效果。」
俠客島提到的形式主義問題,其實又何止於節約飲食這一倡議呢?

形式主義批評俯拾皆是

例如內地官場近年為趕上潮流,各層級機關都製作自家政務apps,以期做得到嚴密監督和量化評核。然而官方新華社旗下《半月談》卻指出,所謂登錄率和得分層層攤派下去,最終由底層「社區工作者」一人管理多個帳號,每天專門用上約4小時為幹部們「簽到」和「刷分」。

酒店餐桌上擺放有「適量點餐、光盤行動、杜絕浪費」的提示牌。(網上圖片)

科技應用未見得有提升行政效率,反而衍生出浪費人力和時間的麻煩工序,上司忙於堆砌數字增長和宣傳材料,倒楣的手下則疲於奔命應接不暇。

另一方面,形式主義亦蔓延至「脫貧攻堅」國策,去年底,貴州省獨山縣就被揭發耗費超過22億以建造「山寨紫禁城」,縣債務更遠超財政收入水準,縣委書記潘志立則涉嫌受賄和濫用職權而被起訴。又如去年初吉林省洮林市為應付檢查,以亮麗磚頭包圍危房外牆,看起來光鮮,而內裡仍是破落土房,名符其實地粉飾太平。

稱體重點餐、適量點餐納入考核

用一種思路應用於遏止餐飲浪費,不難想像出會出現矯枉過正的現象,俠客島就列舉:「在西安一家餐館,適量點餐被納入了服務員的『月度考核』,如發現客人餐後桌上有剩菜,視情況處罰當桌服務員;在長沙,某餐館搞了個『稱體重點餐』,客人進店先上秤,再根據食物熱量配比功能表點餐;南方某協會搞了個N-1點餐倡議,東北某地就整出來一個N-2倡議。」

▼相關圖輯|內地各省市倡導珍惜糧食和杜絕浪費▼

+3

該公眾號接著反問:服務員固然應該建議客人適量點餐,但如果客人執意點多,難道罰服務員?你搞N-1我就搞N-2,難道其他省市就得來個等差數列,最後每桌客人都是一盤花生米,就著啤酒喝到天亮?商家還做不做生意了?

其解決方法是「精細化管理」,具體為業界於服務環節作善意提醒和鼓勵打包,另外俠客島又認為,長遠而言「更得從思想觀念上久久為功、在全社會宣導培育節儉之風」。

如何才可以交少些「學費」?

雖然俠客島稱「社會往往有自發的動機和能量」,但難道善意提醒又一定足以令眼闊肚窄的食客會接受嗎?若果要創造誘因如推行廚餘罰錢制,姑勿論是否屬於矯枉過正,其間首先必須業界一致遵行,到時候又是誰來支付監督成本呢?於此形式主義可能僅是表徵,問題在於慣性決策過程。

8月12日,顧客在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一家自助餐廳取餐。(新華社)

上級提出大原則方針,社會承受和配合多寡其實沒人說得準,所以就需要下級實地試行試錯,總結經驗以調整執行目標和方法,不少情況下更因政策實際上行不通,於是乎要束諸高閣。實則前線幹部為邀功以至瀆職也好,缺乏平衡執中的敏銳度都好,過程的跌跌碰碰都可能被歸類為「形式主義」。

政策擬定要「交學費」,這是無可避免的事,一概劃歸為「形式主義」亦無補於事,關鍵在於如何可交少些「學費」,同時避免「形式主義地」將試錯成本都視為「形式主義」。過往如推行垃圾分類,官方便鋪排有序,有效消解社會反彈並引導公眾預期,而非如反射動作般作大規模政治宣傳動員。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