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華為遭美圍堵 自主研發的「備胎」頂得住嗎?

撰文:姜庚宇 蘇靜
出版:更新:

美國日前宣布將華為及其70間附屬公司列入管制「實體清單」,在未獲美國政府許可下,包括晶片商和Google等美國科技企業,以及使用美國技術的外企,都不得向華為供貨,在晶片和Android作業系統方面對華為影響甚大。
面對美國的圍堵,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直言,美國政客目前低估了華為的力量,華為亦能夠做出與美國晶片一樣的晶片。他並提及華為的「備胎」(後備)計劃已實施多年,一定會發揮作用。此外,華為官方還透露,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或將於年底面市。
不過,中國國內具備完全自主研發能力的廠商十分有限,在晶片關鍵製程工藝等層面仍有較大進步空間,硬軟件開發亦大多基於開源代碼改進。從晶片到作業系統,華為若要依靠自主研發的「備胎」,外界質疑:能頂得住嗎?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直言,美國政客目前低估了華為的力量,華為亦能夠做出與美國晶片一樣的晶片。(資料圖片)

華為多類晶片具優勝之處

就華為自主研發的晶片而言,不難發現「備胎」之一就是華為旗下的半導體旗艦海思(Hisilicon)。海思自主研發了華為手機自用的麒麟(Kirin)晶片、Balong基帶、IPC(網絡攝像機)影像編解碼和圖像訊號處理的晶片、電視晶片和窄帶物聯網(NB-IoT)晶片等。據業內人士估計,海思半導體的相機監控晶片,估測中國國內市佔率為90%,甚至可能佔美國市場晶片份額的40%。

手機晶片一直是華為的主力研究,2018年推出的麒麟980處理器以及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推出的麒麟985晶片,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值得一提是,華為發布了旗下首款8核處理器麒麟920,是全球首款支持LTECat.6技術的手機晶片,領先手機晶片霸主高通(Qualcomm)1個月,整體性能與同期的高通驍龍805不相上下。

華為早在2017年9月就發布了AI晶片。(網上圖片)

早在2017年9月,華為就搶在蘋果之前,率先發布全球首款AI晶片,搭載寒武紀的網絡處理器(NPU)。麒麟980則首次搭載寒武紀1A的優化版,採用雙核結構,其圖像識別速度比970提升120%。

除了圖像處理,華為還自創了Flex-Scheduling技術,採用AI智能的預測和調度機制。系統可根據應用程式的功耗智能調度處理器核心,超大核用於遊戲,大核用於社交通訊,小核用於聽音樂等。目前,麒麟980晶片已搭載在Mate20、Mate20Pro、Mate20 X和Mate20 RS等機型上。

此外,華為去年還發布了2款升騰AI晶片、鯤鵬920伺服器晶片和5G終端晶片等,在業界都具有一定的優勝之處。

晶片關鍵製程工藝仍落後

雖然華為的自主研發晶片愈來愈強勁,但依然無可迴避技術指標的落後。內地網民日前就熱烈討論,為華為供應晶片的台積電若在美國禁令壓力下暫停與華為的業務往來,將對華為手機銷售造成重大打擊。

台積電是全球第一的晶片代工企業。(資料圖片)

事實上,台積電是全球第一的晶片代工企業。IC Insights數據顯示,台積電在晶片代工市場的份額高達51.6%,佔據超過半數的晶片組裝市場。以華為P30使用的7納米製程晶片為例,雖可由海思設計,但實際代工組裝晶片時就要依賴台積電,海思難以取代台積電這部分的功能。

雖然中國亦有中芯國際作為代工組裝公司,但在技術上與台積電相去甚遠,例如中芯國際預計今年量產14納米製程晶片,12納米工藝開發剛剛進入客戶導入階段,而台積電更為精密的5納米晶片已順利試產並計劃明年量產。

華為最新旗艦機P30使用的7納米麒麟晶片就是由台積電代工,一旦台積電與華為切割,將會對這一旗艦機型的銷售產生重大打擊。業界認為,華為要在短期內找到台積電的替代並不容易,且製造晶片的設備很貴,需要很大的生產量才能將成本分攤。

另一方面,根據BBC消息,以英國為基地的ARM公司早在16日已發出指引,暫停所有對華為的支援、技術交流及任何商討中的計劃。由於Huawei自家生產的處理器,必須要使用ARM提供的技術,麒麟晶片或將全面停產。不過亦有消息指台積電暫時將繼續為華為生產麒麟晶片,且華為亦已經向ARM購買ARMv8設計構架的永久授權,理論上可自行繼續開發該架構的處理器。

華為此前一直搭載Android系統,並在中國內地以外地區提供Google系列服務。(資料圖片)

替代版作業系統有待考驗

在作業系統方面,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稍早透露,華為自行投入研發設計的作業系統最快將於今年秋季,或是預計在明年春季推出,並將兼容所有Android平台App、網頁應用服務,同時強調相比現有Android系統將可提升60%執行效率。

據內媒先前報道,華為從2012年開始,內部已着手開發自主作業系統「鴻蒙」,意在成為Android系統的替代品。據了解,「鴻蒙」目前已能做到對Linux系統的大量優化,並已用於華為手機中的「安全部分」。有分析認為,華為鴻蒙的作業系統,目前已經具備一定實力。

不過,即便華為強調目前擁有自行發展作業系統的能力,同時亦有處理器等硬件的自行研發資源,但歐美等海外市場用戶仍高度依賴Google服務,這種做法是否獲得青睞還有待考驗。

Google核心程式的替代品難覓。(網上圖片)

失去Google核心程式 替代品難覓

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要說服既有客戶從Google核心程式轉移到華為自家服務,恐怕有相當大的難度,尤其是Google地圖、YouTube等平台,具有無可取代的優勢。其他諸如Gmail電郵服務、雲端存儲等,華為可以自己建立,替代難度相對較低。

例如在地圖方面,Google地圖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地圖,其上面的地理資訊服務與導航功能被廣為使用。華為在中國市場早已採用國內地圖廠商產品,但中國地圖廠商缺乏全球範圍的衛星地圖,亦缺乏基於地圖的全球本地化地理資訊服務,無法滿足外國用戶的需求。雖然微軟等外企亦提供相當細緻的地圖服務,但這些廠商將來亦可能依照美國禁令,將華為作為禁止合作的對象。

不過,華為可以選擇自行發展地圖軟件,但地圖內容要從無到有建立起來,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及相當長的時間,且幾乎無法做到像Google那樣詳細的程度。

即便華為尋求到Google服務的替代品,但全球範圍市場肯定還是會遭受嚴重的打擊。依照國際市場的消費習慣,越先進的國家和Google服務綁的越深,這些國家會首先拋棄華為,亦因此,首當其衝的就是華為的高端產品業務。而在發展中市場或落後國家中,對Google服務認知不夠深的,就有機會接受華為提供的替代品。

Android挑戰者已橫遍野

事實上,就作業系統而言,在智能手機10年的歷史中,湧現的作業系統如過江之鯽,包括諾基亞推出的 MeeGo、三星的Bada以及聯合Intel研發的Tizen OS、黑莓的Blackberry OS、微軟的Windows phone、阿里的Ali OS、HP的Web OS等,其中失敗退場的系統不少於10個,蒸發的資金逾百億美元,數萬研發人員的心血都化為烏有。

眾多手機作業系統叩關市場失敗。圖為三星Tizen作業系統。(網上圖片)

以手機廠商而言,三星曾試圖以自身市佔率等優勢開發自主作業系統,但Bada以及Tizen均未能在市場取得成功。

華為推出自主作業系統替代Android面臨諸多現實問題:核心應用程式的開發企業們是否會鼎力支持?主流的用戶群體能否忍受落後的應用程式版本?以及同等硬件配置下,華為手機的用戶體驗能否跟得上搭載Android的對手機型?

畢竟,作業系統的開發相對簡單,難在應用程式生態的繁榮,難在確保軟硬件融合的系統體驗。如何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如何以一個空殼平台吸引更多開發者前來提供軟件才是關鍵問題。

此外,網傳Google聯合各大廠商一起研發的Fuchsia系統,將從根本上取代Android,它將兼容Android和Chrome OS,彰顯Google一統各類智能設備平台的野心,華為僅僅是參與聯合測試。根據Google官方的聲明,上述系統還需要3年才能上線,但這對華為來說恰恰極具威脅性,Fuchsia很可能不再是開源系統,華為3年後就可能面臨無法使用Fuchsia的困境。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周二(21日)在華為深圳總部舉行「中國媒體圓桌會」,接受國內媒體集體採訪。(資料圖片)

內地微博有聲音質疑「如果備胎好用,何必等到胎破了再用?」,對此任正非回應指出:「備胎、備胎,胎不壞,為甚麼要用?」他並強調,華為在核心部分是「真領先世界」。愈高端,「備胎」愈充分。他更直指美國政客的做法低估了華為的力量,「限制令」會影響到華為的低端產品,但在高端產品特別是5G領域絕對不會受影響,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