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北京「效法」美國出新招 貿易談判壽終正寢?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8月23日,中國針對價值75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最多10%關稅。美國隨即宣布,針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將關稅由現行25%,提升至30%,並就另外價值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由原定9月1日加徵10%關稅,增加至15%。

中方加稅是「先發制人」?

此前美國一度表示,將新一輪關稅和華為封殺令押後至12月實行,故此有評論認為,中方「率先」加徵關稅是打突擊,先發制人,殺華府一個措手不及。可是中方卻已表明,是次關稅報復實屬「第三輪反制」,換言之是回應美方行動,而非所謂挑釁示威。

關稅戰打了一年多,外界都開始分不清各輪先後,但綜觀事態發展,中方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回到5月初,正當雙方似是達成協議之際,美國指控中方企圖推倒重來,於是針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將關稅由10%提升至25%。

美國如何處理華為禁令關乎到雙方未來的貿易談判進展。(VCG)

在氣氛緩和之時施下馬威,這是美國屢試不爽的招數。當時中國僅針對價值約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由5%到25%不等的關稅,遠遠未及美方的「突擊」規模,至如今再開徵新關稅,加起來才是1350億美元的貨值,是否「對等還擊」尚且有商榷餘地。

美國不斷「加牌」施壓

另一方面,華府在談判過程中不斷「加牌」,討價還價的範圍早就不止於貿易逆差和關稅,而北京對此可說已隱忍不發。華為封殺令即是鮮明的例子,本來華府還說是國安問題,號召盟友抵制「間諜活動」,然而到了5月便擺明車馬,說可在貿易談判一併解決華為封殺令。

今年5月,負責中美經貿談判的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資料圖片)

直到最近美方仍在增加籌碼,以至表示如果香港局勢演變為另一場六四事件,中美之間很難達成貿易協議。在北京眼中,美方一直不只軟硬兼施,牽著對手鼻子團團轉,兼且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經常是表面上在關稅戰線暫緩腳步,實際卻在其他議題繼續進擊。

有見及此,中方新一輪關稅可說是「效法」美國而已,而且範圍仍只局限於關稅戰,並未延伸到其他領域。近月傳聞中國將會限制稀土出口,意在打擊美國高科技產業,不過暫時仍只聞樓梯響,未見得有明顯動作;至於是次交鋒,北京也只針對美製汽車和零部件,「恢復加徵關稅」,稍作警示。

料雙方「以時間換取空間」

整體而言,北京戰術上有突破,行動上依然克制,限於回應此前美方關稅,目的在於告訴華府,中國有能力把握「主動權」,不一定要跟著華府的節奏起舞。相對之下,華府顯然視之為中方挑釁,反應極大甚至「過火」,再加關稅之餘,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揚言在華美企撤資,轉移生產線至他國。

貿易談判會否就此「壽終正寢」呢?中方一邊透露已作安排,不怕「攬炒」無協議,另一邊亦吹和風,副總理劉鶴便稱中方「堅決反對貿易戰升級」,「願意以冷靜的態度通過磋商合作解決問題」,特朗普也指中方表示願意繼續談判。

其實對於反覆無常、邊打邊談、實則虛之,中美雙方大概都已見怪不怪,這一次亦是同類風浪而已。更為要者,不論「去美化」抑或「去中化」,雙方即是有「脫鉤」意欲,目前都需要「以時間換取空間」,才可以一擊必殺,避免過大震動,如此衡量下那就不如繼續談下去,以慢打慢。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