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光頭警長、建制戰狼獲禮遇 內地網紅效應難「出口」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香港示威風波持續近4個月,有兩位港人搖身一變為內地網紅,第一位是「光頭警長」劉澤基,他在7月30日葵涌衝突中,向大批示威者舉槍示警,獲內地網民和傳媒稱許為「英勇警員」。
另一位「網紅」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公眾號「俠客島」便如此介紹他:「作為建制派的議員,何君堯的立場一直非常鮮明,因為仗義執言,他被一些媒體譽為『建制戰狼』。」實則兩人均獲邀赴京,出席十一國慶閱兵,其中劉澤基更獲內媒追訪,一路上也備受當局禮遇。

何君堯:元朗人一向保鄉衛族

劉澤基的微博於2011年11月注冊,現時可見的第一則帖子發布於今年9月16日,迄至10月4日下午,該微博已發出59則帖子,並有逾76萬名「粉絲」。何君堯的微博則於2013年5月注冊,迄至10月4日下午,該微博已發出523則帖子,並有逾78萬名「粉絲」。

光頭警長劉澤基。(資料圖片)

不論是劉澤基抑或是何君堯,每一帖子都獲成千上萬的讚好,從網絡營銷角度觀之,可說是非常成功。儘管兩人在內地大受歡迎,然而香港政府、警隊和建制派卻顯然沒有那麼熱情,警方從未刻意大肆宣傳劉澤基的事蹟言行,建制派則一般與何君堯保持距離,甚至偶有微言。

7月21日晚上,數以百計白衣人在元朗站襲擊示威者和市民,警方事前並未據消息作部署,事發時完全沒有止暴制亂,致使流傳「警黑勾結」之說。其後網上影片顯示,何君堯當晚與白衣人握手互勉,他本人承認並表示:「同白色衫人握手就有原罪?」他續指元朗人一向保鄉衛族,而所有暴力行為均須被檢控。

建制中人拒支持「清牆」行動

除了捲入 721元朗事件,最近何君堯於全港18區舉行「香港清潔日」,主張要「洗淨牆壁」及清理「垃圾」,矛頭直指各區「連儂牆」。《明報》9月23日專欄就此引述「一名傳統建制陣營中人」,指「人代、政協的大部份核心人士」不認同其做法,認為既沒有效果,又只會挑動更大矛盾。

至於劉澤基,其聲名鵲起源於7月30日晚上葵涌衝突。根據警方講法,當時有市民在葵芳港鐵站附近遇襲,劉澤基與同袍赴現場處理,回程時被示威者包圍、投擲雜物及刻意襲擊,當時劉澤基被多人襲擊,為保護自身及同僚安全,於是舉起已裝上布袋彈的長槍,示警戒備。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7月21日晚元朗暴力事件發生前,被拍到與多名白衣人握手、合照,被懷疑與事件有關,他事後斷言否認。(網上截圖)

警隊是執法機關,按其誓詞所示,既須「遵從、支持及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也要在行使職權時「不畏懼、不徇私、不對他人懷惡意、不敵視他人及忠誠、努力」。葵涌衝突是有擦槍走火之虞的一幕,警方若秉持理念,一則不願見傷亡悲劇上演,二則不會以宣揚對峙和遏制場面為榮。

未獲港媒和官方厚待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於7月在黨媒《學習時報》撰文,坦承國際輿論格局總體上是「西強我弱」,目前中國解決了「捱打」、「挨餓」的問題,但要真正強起來,徹底解決「捱罵」的問題依然任重道遠。用較溫和的講法,是「中國故事」的感染力欠佳,難以走出國門,未能收得預期效果。

套用於香港示威風波,北京牢牢掌控內地「主旋律」,但一踏足至牆外世界,由治下香港到海外輿論場,毋可否認是處於下風。劉澤基以「英勇警員」和「愛國港人」身份紅遍內地,可是回到香港,各方傳媒和官方都未特別厚待;何君堯更是有爭議人物,部份建制中人更是敬而遠之,暫遑論有望成為意見領袖。

從公關角度看,劉澤基的「英勇」和何君堯的「敢言」經內地官民「來料加工」,發揮可觀的網紅效應,以至兩人的一舉一動也會成為新聞。不過事實證明,牆內與牆外的輿論語境大相逕庭,正如此前官媒文宣和民間「帝吧出征」所示,網紅效應要「內銷轉出口」毫不容易,其中防火長城更是難以迴避的因素。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