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了錢難道真的不用還? 通脹回歸 環球仍偏高息|鄭昆侖

撰文:鄭昆侖
出版:更新:

「寧願以自有資金擁有少量負債累累的公司股票,也不要以貸款擁有一流公司股票。」。這一句說話是來自已故投機大師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如果將「股票」兩字換至「債券」、「基金」、「住宅樓」、「地舖」(注:近期的流量密碼當然是執笠舖),長遠而言避免過度借貸的大方向是套用的(注:不同的資產類別之間涉一些分別)。那當然,幾年之前(2018至2021年左右)仍然是低息炒賣當道的時候,當時就算閣下苦口婆心叫人家「量力而為、唔好用高槓桿借錢買東西」,其實「仲難聽過講粗口」。連政府近年以來都「鼓勵」置業者用按揭保險的方式「借足9成按揭」,因此不排除今個週期整個遊戲只會變得「十分興奮」。

據筆者的理解,在1997的本港資產週期頂位,當時買樓借7成按揭已是很進取的,但是隨之發生的「去槓杆化」已造成大量的不幸事件。箇中詳情可以參考一套來自2002年的黑式幽默電影 ------「反收數特遣隊」。說真的,這一套電影絕對是一支防疫針,至少可以教你在過去幾年完全忽視樓市KOL、地產代理、資深物業投資者、新聞報導、各大Forum的AA打手、週邊的八婆八公的「借錢買樓上車論」。總之都是一句,借咗唔駛還呀?

自從2021年8月起計,本港住宅樓的市價大概累計下跌25%左右。﹙資料圖片﹚

通脹回歸,環球仍然偏高息

自從2021年8月起計,本港住宅樓的市價大概累計下跌25%左右。至於地舖跟辦公室的情況,相信筆者不用多講各位亦十分清楚。再者,大量港人離境消費、再加上來港旅客的消費力不及2017至2019年。按正常道理,理應香港要步入通縮(Deflation)。

只不過,本港的通脹率仍然是正數。不少地舖以及辦公室呈現空置情況,而且部份業主亦有調低租金水平。同時,亦有業主寧願「吉」了亦不太想去減租。同時間,基層的薪金水平、運費、食材成本仍然高企。不少食肆(仍然生存的話)仍然以偏高的餐牌價格去營運。

再者,包括港鐵(0066)在內的公用企業在2024年仍然加價。2024年港鐵加價幅度為3.1%左右(2023年加幅為2.3%)。由於賣樓收入以及旗下商業物業(包括車站內的店舖)的情況涉不明朗因素,因此買入港鐵去對沖通脹因素似乎不奏效。港鐵的股價已跌至25.25港元水平(2019年7月份高位:55.7港元左右)。

另外,外圍因素亦是推高總體通脹的額外因素。在2月18日的文章「年初通脹回落言論遭打臉?慎防港股龍年皆升之說」,筆者已指出中東紅海事件等因素隨時令環球通脹率再度升溫。至於3月初至今的情況,除了運費(尤其是長途)有升的勢頭之外,不少商品(Commodities)的價格亦有回升的情況。供應量不足(基於種種原因)亦是近期推高部份金屬價格的主因之一。

近期多了美國聯儲局員釋放「偏鷹」的言論,亦與通脹回暖因素有關吧。換句說話,持有美元買短債又或者是做定存收息,仍然是可行的做法。至少,環球回歸低息的時代的看法,似乎言之尚早吧。最新的美國10年期債息平已回升至4.4厘的水平。

【財經專欄】「侖」理講價.鄭昆侖|善恆證券策略師

作者介紹:筆者 Albert (分析員的告白 / Albert Analyst)為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從事投資行業十多年,包括買方研究分析、獨立股評分析等工作。Albert的投資(投機)理念是尋找鮮為人知的宏觀以至行業趨勢,在人群未湧入前買入「優質資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