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行:香港政府重視金融穩定 而非住房負擔能力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日﹙15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多輪樓市「辣招」在減少來、短期炒賣和投資需求方面「成效持續顯著」,現階段沒有需要推出「限購」措施。但話音剛落,本港住宅市場又誕生新地王,長沙灣興華街西對出臨海住宅地以172.88億港元批出,成為本港賣地史上最貴住宅地。

面對瘋狂樓市,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發表報告,直指香港政府在樓市的着眼點,着重金融穩定多於置業負擔能力。

樓市兩大問題:金融穩定及置業負擔能力

法國外貿銀行認為,金融穩定和置業負擔能力,是香港房地產業兩大關鍵問題。金管局推出的多項宏觀審慎政策已經達到金融穩定的目標,但香港政府並沒有改善置業負擔能力,反而調高印花稅推升了樓價。

路透社引述報告指出,自從2001年以來香港樓價累計上升了4.61倍,遠遠超過同期租金及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增長2.08倍及1.53倍。

報告表示,本地貸款比例一直佔香港銀行總資產五份之一,當中括開發商及按揭的房地產相關貸款佔68%。

印花稅及收緊按揭穩定金融 惟無助置業負擔

而香港政府及金管局,過去推出印花稅及收緊按揭成數等措施,這些措施可以避免銀行承擔過度風險,但對置業負擔能力沒有幫助。

法國外貿銀行報告指出,自2001年起香港樓價累計上升了4.61倍,遠超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增長的1.53倍。(資料圖片)

調升印花稅僅短暫遏樓價 之後會再升

報告稱,如果金管局的着眼點是金融穩定而不是置業負擔能力,那麼責任就只能由香港政府承擔,而印花稅為現時主要政策工具。不過,從調整印花稅的經驗可以看到,措施對置業負擔能力影響有限。

法國外貿銀行指,政府推出新印花稅時,市場需要時間回應,因此價升量跌。之後,交易量會進一步下降,而樓價則有一段時間轉趨穩定。過了一段時間「藥效」消失,樓市再次價量齊升,新一輪樓價上漲又再開始。由此可見,印花稅可以短期遏止樓價上升,但市場終會消化額外成本,樓價會一升再升。

整體供應量一直低於家庭住戶增長

報告認為,這段時間香港政府增加住屋供應進展非常緩慢,家庭住戶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公共及私人房屋的供應量,說明供應根本追不上人口需求,更不用說投機活動的額外需求。

在樓價上升、需求旺盛的背後,香港政府在土地開發及供應方面佔主導地位,但由於土地稀缺,每年新供應只佔全港家庭總數的0.7%,與新加坡大量供應相反。該行表示,這顯示香港政府政策更側重於控制金融風險,而非家庭置業負擔能力。

報告表示,每年新供應只佔全港家庭總數的0.7%,家庭住戶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公共及私人房屋的供應量。(資料圖片)

「如降樓價是主要目標 應已看到更多供應」

該行補充指出:「如果降低樓價是香港政府的重要目標,我們應該已經看到比現在更多的供應。事實上雖然土地供應近期回升,但相比2000年以來其實是大幅放緩。」

報告指金管局已經成功維持金融穩定,但一向被認為是香港政府重視的置業負擔能力,卻沒有隨時間推移而改善,調高印花稅的政策甚至推高了樓價,令買樓更艱難。

除非有決心增加供應 否則樓價難有大變化

報告點出政財政高度依賴土地相關收入,意味香港政府可能有更大誘因維持高樓價,因此總結出「香港政府更重視金融穩定,而不是住房負擔能力」的結論。

報告認為,除非港府有更大決心增加供應,否則很難看到樓價出現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