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任正非與美國展開正面周旋

撰文:朱冠美
出版:更新:

內部交流資訊顯示,華為轉向通過訴訟和公司內部改革來應對美國的指控。創始人任正非表示,「華為已進入戰時狀態。」

《華爾街日報》6月8日報道,任正非一直鎮守華為深圳總部,運用其畢生商戰經驗應戰。

隨著任正非的注意力轉向了對美國的反擊,他組建了一個由親密副手組成的委員會,並派遣高管到世界各地安撫緊張不安的客戶。正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的備忘錄中提出的,訴訟是反擊戰略的一個關鍵部分。

華為2020年取得了一項關鍵性勝利,英國未理會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要求,批准華為建設5G網絡。

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面臨美國政府的全方位堵截。(視覺中國)

不過,任正非的反擊能否獲勝還遠未可知。在過去18個月裏,美國對華為接連發難,從刑事起訴,到將其列入黑名單限制美國供應商對其供貨,再到限制其在美國的銷售。

過去一個月,華為遇到了新的挫折。5月,華盛頓方面限制了華為獲取其自主設計晶片的能力,這威脅到了華為減少對美國依賴的計劃。美國此舉促使英國官員考慮讓電信運營商不再使用華為的設備,這將危及華為在英國取得的勝利。

在中國,任正非發表了動員講話以激勵員工,他回憶了他的軍旅生涯,並對華為的生存發出了警吿。

根據兩名華為高管證實的文字記錄,在女兒被捕一個多月後,任正非參觀了華為位於杭州的一個研發中心,他讓員工向美國科技巨頭穀歌(Google Inc.)學習,「撲上去,殺出一條血路」。

根據一份文字記錄,任正非2月份在中國武漢的一個華為園區向聚集在一起的員工表示,「公司已進入了戰時狀態」。

對美反擊已從去年起升級

近幾年,華為仍崛起並主導了電信設備業務,而美國對華為的立場變得更加強硬。到2019年,任正非開始專注於反擊美國不斷升級的攻勢。

任正非召集了一個由華為董事會成員組成的核心圈子以協調戰略。這些人包括華為公共事務主管陳黎芳(Catherine Chen)、首席法務官宋柳平以及長期擔任華為高管的梁華。梁華是華為董事長,並且在孟晚舟缺席期間負責華為的財務工作。

在2019年10月的一份14頁備忘錄中,陳黎芳列出了任正非傳達的戰略。這份備忘錄的內容此前未披露,其概述了一個三方面的反擊計劃:與媒體合作、採取法律行動並投資於技術。

根據陳黎芳的備忘錄,任正非將華為的公開參與行動形容為「棉花糖策略」。華為試圖通過由任正非領導的媒體魅力攻勢扭轉公眾對該公司的懷疑,此前任正非幾乎沒有接受過外媒採訪,也很少在國際舞臺上發言。

陳黎芳對這個策略的描述是,不要過度施加壓力,但仍然堅持要傳達的資訊。她還表示,任正非已指出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即以西方的思維方式處理在西方市場面臨的問題。

任正非接受過數十次採訪,經常談笑風生,並且對熱點問題做出讓同僚驚訝的回應。

2019年3月,華為的反擊進入新階段。任正非長期以來一直謹慎地表示,華為應該等待與美國打交道的時機,但他對於美國官員一言堂的局面逐漸感到厭煩。該公司決定對一項國防法案提起訴訟,這項法案阻止聯邦機構和承包商購買華為的產品。

華為在深圳安排了一場新聞發佈會對外披露這次訴訟。身著正裝的高管們面色嚴肅,在數百名記者面前強調稱,美國的國防法案條款相當於「剝奪公權法案」,是通過立法判定一個實體有罪的違憲行為。

新的戰火不斷出現。2020年2月,美國檢方擴大了對華為的起訴範圍,增加了竊取技術和敲詐勒索的指控,後者通常被用來起訴有組織犯罪者。特朗普政府官員宣佈了限制華為使用台灣晶片生產商產品的計劃,威脅到華為獲取先進晶片的能力,為瑞典的愛立信(Ericsson AB)等競爭對手打開大門。

2013年,任正非向新西蘭的一家電信運營商和客戶的高管表示,他希望在這個太平洋島國度過退休生活,開一家咖啡館。如今,退休的想法似乎遙不可及——他2019年在採訪中稱,他已推遲退休計劃,以專注於華為的危機。

雖然任正非不願指定接班人,但今年公開露面的次數大幅減少。新冠疫情期間無法接待客戶以及外部訪客,任正非幾乎沒有進行過面對面的會面。在2020年1月與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進行了一次簡短的交談後,任正非一直留在深圳,通過視頻會議軟件向一線員工發表講話鼓舞士氣。

據一名消息人士稱,他最近鼓勵員工宣傳一段上海芭蕾舞團成員帶著外科口罩練習《天鵝湖》的視頻。華為在Twitter官方賬號上宣揚這些舞者的「生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