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通脹周不足懼 供應鏈失衡才是大敵 馬斯克都叫苦 |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4月份美國通脹(CPI)創12年以來最大增幅,達到4.2%,高通脹引發投資者擔心聯儲局「收水」,造成美股表現反覆,上周公布5月份非農就業人口僅增加55.9萬,就業數據較預期差,反映經濟復甦步伐仍然受制於原材料短缺及勞工不足等瓶頸,收水陰霾對股市的殺傷力驟減,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於周五升1.47%,跑贏道指的0.52%。

本周又是超級通脹周,中國與美國分別於周三(9日)及周四(10日)公布5月份通脹數據,但今次市場早已預期通脹升溫,問題是否如聯儲局眾多官員所言,通脹急升是暫時性現象,原因是去年基數低所致,還是會演變為惡性通脹循環,倒過頭影響經濟復甦及企業利潤?

拜登政府為疫後重啟經濟放水,而美國經濟實際亦穩步復甦,通脹自然上升。﹙資料圖片﹚

在美國總統拜登政府龐大援助經濟政策開路下,對美元匯率構成壓力,通脹更不可能緩和下來,拜登為爭取共和黨的支持,將救市方案規模由原先的2.3萬億美元降至1.7萬億美元,雖然與共和黨提出的5,680億救助規模仍有很大距離,但無論最後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美國救市大開水喉的舉措,已令美匯受壓,不但英鎊創三年高位,人民幣也要勞動人民銀行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兩個百分點,由5%升至7%,以減低匯市拋售美元壓力,人民幣兌美元於周五收穿6.4關,上周連貶4天,累計貶值485點,創去年10月以來最大單周貶幅。

拜登政府為疫後重啟經濟放水,而美國經濟實際亦穩步復甦,通脹自然上升,4月份美國CPI 和聯儲局極重視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分別錄得在4月錄得上漲4.2%和 3.6%,遠超該局的2%目標水平。

另一項反映製造業採購成本居高不下的是上周公布的美國5月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62.1,勝市場預期的61.5,續創2007年5月有記錄以來新高,同月ISM製造業指數亦加速擴張,錄得61.2,較市場預期的60.9為高。

料5月美通脹再攀高位

事實上,彭博行業研究分析曾比較過去三個月(2至4月份)與之前三個月(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年度化增長,CPI以每年5.2%幅度增長,PCE以4.8%幅度增長,兩者均高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回升,可以肯定這兩項指標在5月份會更上一層樓。

目前全球通脹已升至過去20年頭5分1的高位,其中,美國、加拿大及德國已經坐上通脹的高速快車,這些地區市場討論「收水」措施會來得較快,日本、中國及澳洲的CPI通脹率則相對滯後,但從各國生產價格指數(PPI)的升勢來看,高通脹的日子始終要來。

以中國為例,儘管4月份CPI漲幅只有0.9%,但同月PPI彈升6.8%,為2017年10月以來最大增幅,近月中國進口的各類商品原材料或半製成品如晶片等幾乎全線漲價,工業金屬上漲油價升至逾2年最高、金價徘徊四個月高位,預計對商品市場反應最敏感的PPI未來升勢依然強勁,其增幅部分轉嫁至CPI增幅肯定是板上釘釘,否則對消費性企業的利潤率構成沉重壓力。

中國4月份CPI漲幅只有0.9%,但同月PPI彈升6.8%,反映上游生產價格升溫。﹙資料圖片﹚

高通脹不影響全球股市向上格局

好消息的是,高通脹不一定會影響全球股市向上的整體格局。目前全球通脹率3.06%乍一看可能令人擔憂,但據彭博分析,自2002年以來,在通脹率達到最高5分1後,全球股市的平均回報率為負1.2%,但如果忽略經濟大衰退時期,即當時全球通脹非常高,但遠期回報(Forward returns)為負,那麼在突破最高五分之一後,股市當年回報率仍達11.7%,反而在全球通脹率跌至最低5分1後一年,回報率僅為9.1%。

雖然高通脹一定程度蠶食消費性企業的利潤,但對各國股市影響程度不同,而且資金由新經濟輪換至傳統舊經濟板塊的趨勢仍然持續,假設各國疫情受控經濟逐步重啟,高通脹對消費活躍的新興市場可能是個利好因素,特別是直接面向新興國家消費族群的大型科技股FAANG,它們擁有強大業務現金流,通脹因素對這些大科技股的影響不如想像中負面。

目前市場最擔心的並非高通脹等問題,反而全球供應鏈失衡問題更令人憂慮,單單晶片短缺已經削弱全球各行各業的營運,當中以汽車制造商的處境最差勁,情況較金融海嘯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Tesla掌舵人馬斯克(Elon Musk)早前便抱怨原料價格壓力大,近日他再發推文稱,公司面臨最大挑戰是供應鏈失衡,尤其是微控制器(MCU),他過去從未看過這樣的情況,憂心庫存會耗光,情況如同去年全球搶衛生紙之混亂。Tesla於上月宣布上調Model 3、Model Y價格,為數個月以來第5度漲價。

供應鏈失衡,Tesla掌舵人馬斯克(Elon Musk)也呻苦。﹙資料圖片﹚

關鍵零部件缺貨 車廠被迫停運

通常每部汽車會用上50個以上的微控制器,每個微控制器價值僅數十美仙,但缺少這些關鍵零部件,足以令整條汽車生產線停止運作。今年以來,全球知名車廠均飽受半導體短缺之痛,福士、通用、福特、本田等因此面臨減產或減緩某些車型的生產速度,本月輪到日本最大車廠豐田的備用晶片用罄,豐田於日本岩手及宮城大衡兩處汽車產線亦暫停營運數天。

市場原寄望Tesla受晶片短缺的困擾較少,因為公司可透過軟件設計,能夠擴大適用於Model 3及Model Y的半導體裝置,但目前全球幾乎所有半導體產品均供應短缺,部分關鍵零部件

由落單至付貨期相差52周,是半導體行業幾乎未曾有過的情況,身為技術大牛的馬斯克亦有巧婦難為無米炊之感。

有趣的是,上月底英國《金融時報》引述Tesla正在跟台灣、南韓及美國業界討論鞏固晶片供應的提議,而直接買下一座工廠則尚在初步討論階段,外界雖然不認為Tesla有此迫切需要,因為遠水始終難救近火,為了獲得穩定供應的牛奶,索性飼養一頭牛,即使對崇尚垂直業務操作的Tesla,如此大陣仗去解決晶片短缺問題值得深思。

【大盤漫談.伽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