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宇:推動港與前海三大聯通 為經濟提供強大動能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中央政府於去年九月公布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面積擴大八倍,由14.92平方公里大幅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各界對方案,期待殷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近日亦在《紫荊》雜誌刊登署名文章,闡述香港與前海金融合作,共同推動資金、服務和專業的三大聯通。

在資金聯通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及跨境理財通是重點。許正宇指出,中港兩地私募基金市場的共同發展和互聯互通將帶來極大協同效應,可引領資本投資在粵港澳大灣區誕生的前沿科技,逐步推動國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下一步,財庫局將與前海管理局探索落實合作的可行方案,從降低港資管理人、基金及投資人門檻,優化流程及拓寬投資範圍三方面入手,實現香港和前海在QFLP方面的合作和推出相應的便利政策。

深圳市政府早前來港發債50億元人民幣,成為內地地方政府中首例。(資料圖片)

至於跨境理財通,許正宇指出,截至11月底,資金跨境匯劃總額達3億元(人民幣‧下同),三地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超過14,500人。下一步,當局將聯同前海管理局及兩地金融監管機構加大市場調研力度,主動收集市場意見及訴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研究進一步提高業務便利性,例如逐步放寬額度、擴大可投資產品範圍、放寬地域限制、增加參與機構、完善銷售安排等,推動項目持續健康發展。

談到服務聯通,許正宇稱,希望大力推動前海機構使用香港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服務,共建綠色和宜居宜業的美好大灣區。「前海方案」提出要深化粵港澳綠色金融合作,探索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為內地企業利用港澳市場進行綠色項目融資提供服務。近期深圳市政府作為首個內地市政府來港發債,總發行規模50億元中,有39億元為綠色債券,作出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政府期待更多前海機構來港發行綠色債券,以香港作為窗口引入國際資金,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綠色發展。合資格企業也可以申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在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方面都可以獲得資助。該計劃推出半年多已批出超過40宗申請,涵蓋各類綠色和可持續債務工具。前海方面亦專門對赴港發行綠色債券的當地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人民幣支持,鼓勵前海企業到香港市場發行綠色債券,助力香港建設國際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前海合作區總面積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中新社)

專業聯通方面,許正宇指,大灣區人口超過8,000萬,地區生產總值達1.67萬億美元,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市場生氣蓬勃。通過與前海管理局的協同合作,政府希望為香港的專業服務在大灣區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日前全國首家深港澳聯營稅務師事務所已正式落戶前海。政府下一步會致力為更多香港專業服務打開大灣區市場,集中研究便利香港會計專業人士在大灣區提供服務的措施,並爭取在前海先行先試。

許正宇補充,前海「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擴區」後更能為香港經濟提供強大動能。他期待往後兩地繼續通過政策創新和平台打造,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機制,達致更多深港金融合作新成果,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國家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