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敵通脹成本轉嫁顧客 削價格優勢 IKEA:或持續一、兩年

撰文:陳芷晴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加上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環球供應鏈問題未解決,企業同時面對通脹升溫、消費模式改變,以及營運成本上升等問題,如何應對考驗管理層功力。

DFI零售集團IKEA北亞區總經理艾卓思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各種經濟不明朗的因素影響之下,無可否認集團要把部分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估計情況將短暫維持一至兩年,但加價亦是「雙刃刀」,面對市場競爭,決策需比以往審慎。

供應鏈受壓 庫存量降低

疫情下宜家家居(IKEA)在港逆市擴張,於闊別油尖旺區30年後於K11 Art Mall開設佔地近15,000呎的規劃及訂購中心,主打「可持續發展及健康生活」。DFI零售集團IKEA北亞區總經理艾卓思表示,過去兩年多全球供應鏈持續受到打擊,不論在勞動力、運輸、原材料等成本均持續上漲,集團產品庫存量由過去的9成9,大幅下降至近日的75%至76%。

DFI零售集團IKEA北亞區總經理艾卓思.(梁鵬威攝)

供應成本上漲 唯靠加價維持正常運作

另一方面,過去擁有的價格優勢亦因通脹問題而失去。艾卓思透露,以往部分供應商會盡量以低約2%的價錢供貨予集團,但現時供應商避免以低於成本出售貨品,只好提高部分商品價錢,以維持正常運作。

價格優勢減之外,在「新常態」下集團亦不得不將部分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艾卓思未有透露實際的加幅,但承認調整價格的頻率比往日多,為將影響減到最少,宜家家居現時已不會再派發產品目錄予顧客參考,以減低印刷成本,令價格調整幅度可更為彈性。

不過他相信,成本轉嫁予消費者的情況只會維持約一至兩年;租金方面,IKEA也曾嘗試與業主交涉,部分分店成功爭取租金寬減,未來亦會繼續擴充業務。

惟加價可說是「雙刃刀」,雖然一方面可解決成本上升問題,但另一方面卻有機會令消費者流失。近年網購盛行,消費者更易接觸到其他內地及海外品牌,對價格亦會更加敏感。艾卓思指零售市場多變,集團亦考慮到加價或會流失部分客人,所以會在定價方面更為謹慎,盡量以既高於成本而客人又能接受的價格出售貨品;又表示IKEA有發展網購,開始成為營收主要來源之一。

至於第二輪消費券已經於8月初發放,艾卓思相信在消費氣氛帶動之下,同時會帶動IKEA的營業額上升,不過他亦提到,消費券的刺激作用會慢慢消退,相信要待防疫措施放寬後,遊客重返香港零售業才有望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