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國產化夢想 中芯國際 (0981)真的可從中受惠?|彭偉新

撰文:彭偉新
出版:更新:

最近一周市場的焦點除了集中在以巴衝突這個戰場外,另一個主要的戰場便是在中美關於晶片製作工藝及設備的轉移的戰場上,隨著之前為華以平地一聲雷連續推出三款宣稱是以7納米晶片製作工藝為基礎的5G手機後,美國因擔心失去晶片生產的領先地位下,進一步地限制先進晶片生產技術轉移至中國,不單止限制多國的晶片生產設備商向中國企業提供光刻機外,同時亦限制晶片企業透過第三方向中國提供高端的AI晶片,希望以該限制來阻礙中國在晶片行業的發展。

對於中國的晶片企業來說,這的確是限制了他們進軍高端的晶片生產領域,尤其是現時內地生產晶片的技術普遍仍然較海外的企業落後幾代,暫時生產的晶片主要仍然集中在14納米以上的產品,而華為新的5G手機所應用的晶片雖然是突破了美國的技術封鎖,不過,生產的良率仍然較低,代表以內地晶片企業在欠缺合適的設備下,要進一步突破生產工藝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華為成功推出以7納米晶片的新手機,又甚至近日在美國進一步加緊制裁下,市場未有再憧憬內地的晶片股可以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將會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反而股價由高位持續回落下,維持一頂低於一頂的弱勢。

就以中芯國際為例,中芯國際今次為華為所生產的麒麟9000S處理器,雖然是以N+2製程製造的7納米產品,所使用的是多重曝光方法去生產出來的,生產時間較使用極紫外光刻機的時間多出一倍,若果中國繼續在晶片生產設備上受到制裁,按現時中芯國際的產能,要應付華為誇口所說要生產7000萬台以7納米晶片作處理器的5G手機,按良率只有8成計算,即要生產8750萬粒相關的晶片,除非中芯能真正突破7納米晶片技術,否則要如期達標的確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中芯國際於今年5月22日至今的股價、資金流走勢分佈圖。(圖1)

而中芯國際於周一的收市價為20.15港元,全日下跌了0.55港元,跌幅為2.66%,由於受到美國對中國晶片業的打壓,令到中芯國際的股價走勢在過去5年均未有緊貼港股的走勢,而其平均Beta值為0.33,系統性風險低於大市。股份在52周最高位曾見25.75港元,而最低位則見15港元,股價於過去52周累積上升了34.77%,表現較恒指、國指及科技表現為佢。以現價20.15港元計算,中芯國際的股價較50天線高出5.1%,另外,亦較200天線高出4.89%。

集團在過去一季度的盈利倒退34%後,市場預期下一季度的盈利會繼續倒退59%,令到今年全年的盈利預測會倒退49.2%。雖然市場預期下一年集團的盈利增長為1.1%,不過,未能維持集團在之前5年的年複合盈利增長43.27%,反而在往後5年的年複合盈利會出現倒退,主要是預期集團在整體生產成本上升。

中芯國際由今年3月底開始至今的北水持股比率圖表。(圖2)

若果以現價計,相等於過去12個月的追蹤市盈率的13.93倍,市場給予集團的預期市盈率為37.59倍,遠較追蹤市盈率為高。集團股價對營收比率為3.21倍,而企業價值對收入為31.89倍,另外,企業價值對除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為107.76倍,整體估值非常之高。現時,中芯國際(981.HK)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為17.12%,股價於2023年5月22日至2023年10月16日期間的股價共下跌4.28%,同期雖然錄得4.82 億港元的資金流入(見圖1),當中大戶佔其中的8.94 億港元,而散戶則佔當中的4.12 億港元流出,投資者的信心不算強勁。期間大戶投資者的坐貨比率最高曾升上12.81%;而最低則跌至-10.99%,而到10月16日當日則為2.35%,亦反映出大戶投資者未對中芯國際有太大的信心。

另外,若果再看看北水會在中芯發出利好消息下,亦未見有北水資金繼續在市場上買入中芯國際的股份(見圖2),北水於6月30日共持有16.41億股的中芯國際股份,自華為於今年9月14日推出新手機已近1個月,北水持有中芯的股份總數量,由9月20日的15.94億股,持少至15.88億股,並未有反映出內地投資者看好中芯國際的前景。再加上圖3所示,上周當中芯的股價錄得升幅下,仍然見到投資者在市場上拋售中芯股份,令到中芯錄得資金流出,令到中芯跌進了高估值區之內。因此,在多個數據顯示下,市場對中芯今次推出的突破性晶片,似乎暗示著投資者並不抱有太大的憧憬,投資者宜特別小心。

恒指成份股過去一周股價表現與競價時段資金流向分佈圖。(圖3)

本人並沒有持有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之權益。

【財經專欄】資金流事務所.彭偉新

資深證券分析師,證券研究經驗超過20年。除了熟習基本分析方法外,對技術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術分析節目中擔任主持,曾主講多個不同範疇的技術分析研討會及課程,近年更鑽研以資金流向作為分析股市的方法,並藉不同媒體頻道與投資者分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