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龍二・63】鐵魂跑手・培訓精英 由根基做起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跑手接龍」用接龍方式連結跑手,先是連結受訪者,繼而組隊參賽、成立跑步群組,再辦跑步活動。
每名「跑手接龍」受訪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以受訪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上期「退役跑手」張庭欣留給「鐵魂跑手」温樹華的話是:「温sir將於本月底離任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教練一職, 祝你日後再創高峰,前程錦繡!」

1982年的夏天,哥哥帶我到城門水塘跑步,自此與運動結緣,不經不覺,我以此為事業20載。

2017年全運會。(受訪者提供)

三項鐵人於1984年引入香港,翌年我成為第一屆小鐵人冠軍;往後多年代表香港出賽,直到1997年退役,轉任全職教練。擔任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教練多年,留意到學生要有好成績,不單要自身做得好,更要家庭配合。

在香港當運動員絕非易事,要躋身香港代表,道路更崎嶇。「投入」是當中重要一環,不投入時間,很難進步。要做到這點,最佳方法是家人支持和培養。例如父母替小孩報名合適的比賽以提升滿足感、小孩疲勞時不要說負面的話、學業成績退步不應暫停課外活動等,只因正能量對香港小孩很重要。

在全運會輕鬆一下。(受訪者提供)

我與親子跑手Karen育有兩子,大仔Bobby(温澤林)讀6年班,我們把運動納入他的日常生活,而且放在重要位置。當然,孩子要上學和做好功課,但未完成作業,我們仍會讓他去練習。我會跟他說:「跑後回家再做吧,大人都是一樣,未完工作就晚上繼續做,間中少睡一點,很常見。」我漸漸發現這方法令他更珍惜時間,小息時也抽空做功課。運動員特質是懂得堅持,我在Bobby身上也感受到。

除了堅持,三項鐵人運動員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會較高。只因自小接觸不同種類的人和不同種類的規則,而且要親手把裝備準備好,要是沒帶泳褲就不能游泳。就算有人幫忙收拾,小孩才是最終的負責人,自然比一般孩子早熟。

温樹華(右)和Bobby(中)參加一英里,奪得家庭組冠軍。(受訪者提供)

一項運動要精英化,先要有足夠的參與人口,而且對該項運動有正確認識和態度。很多鐵人家庭由子女開始,帶動父母參與。有人問我,如何讓子女勤於鍛煉?我會答:「不要讓孩子覺得是苦差,他們愛上就不怕艱辛。」Bobby也覺得去練習是去玩,而且玩得不亦樂乎。

2017香港馬拉松,Karen(右)奪得分組女子冠軍,温樹華(左)奪得分組男子亞軍。(受訪者提供)

臨近香港馬拉松,記者問我三項鐵人為什麼會在10公里賽屢獲殊榮。我估計我們有游水作為交叉訓練,而且訓練時數多,所以全身肌肉也練好。畢竟跑到最後兩、三公里,大家都死去活來,上肢肌力就在這時候發揮關鍵作用。

擔任教練多年,我仍會做好身教,在課前課後鍛煉身體,維持狀態和參加比賽。

秉承「接龍」概念,跑手接龍將集合各路跑步手,並會定期舉行跑步活動,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連結起來!如果你也熱愛跑步,歡迎一齊來跑出生活平衡點!即加入跑手接龍Facebook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