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龍二・72】培童跑手.培育後輩 無懼勞氣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跑手接龍」用接龍方式連結跑手,先是連結受訪者,繼而組隊參賽、成立跑步群組,再辦跑步活動。
每名「跑手接龍」受訪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以受訪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美國跑手」Michael Harrison留給「培童跑手」盧寧恩(Joseph)的話是:「我嘗試追上你的步伐,但你太快追不到了。」

大學畢業後,我做了一年文職工作。這一年,我發現自己不適合「坐定定」,喜歡與人互動,整天對住電腦會打呵欠。適逢朋友聘請三項鐵人教練,我就擔任全職教練至今。

Joseph會參加個人賽。(受訪者提供;Joe Tang攝)

我在屬會主要教小童和少年班,有家長問會不會一對一授課,其實小朋友有伴學習,多些互動,會更開心。教小孩和成人分別很大,成年人的分析力高,只需提供素材就會自行分析和改進,例如我們為新學生拍攝跑姿,再讓他看舊學員的跑姿做對比。他們能夠觀察到兩者不同,悟出背後原理。教授小朋友就要想很多方法,讓他們多實習,進步才顯著。

教小朋友比成年人「勞氣」,只因成年學員目標清晰,小孩容易受年齡、家庭環境和朋友影響。他們也喜歡挑戰教練,集體做頑皮事。儘管如此,我還是喜歡教小朋友多點,看着充滿無限可能的他們進步是賞心樂事。由教練角度出發,我會留意小朋友以下幾點。

教班後的合照。(受訪者提供)

年齡

25歲與35歲的學生分別不大,但5歲與15歲就很大分別了。為了安排內容、計算進度,我們大致把5至6歲、7至9歲和10至14歲的學生分成不同組別。踏入青春期的學生想法很多,喜歡挑戰教練,「為什麼要做動態熱身?我唔做都跑到」,我就要解釋動態熱身有助他們更快進入比賽狀態。

家長不妨在小孩4歲前習泳,因游泳能改善身體協調,對身體負擔較細,有系統的跑步訓練建議在8歲後,原因是太早接受有系統的訓練會減低小朋友對專項的興趣。另外,在小學時段接觸多種運動後亦有助發掘專項運動潛能。

Joseph(左)與學生(右)一起參賽。(受訪者提供,馬木幾攝)

身形

這點重要,但我不重視。一般來說身形高大強壯的,對運動有優勢,但小孩變數很大,往往花很長時間先會看到訓練成果,所以不該讓他們侷限於外在因素。當然香港講究效率,家長和教練都要有足夠耐性。

學生得獎,教練很高興。(受訪者提供)

主動性和機動性

學生主動學習是每名教練樂見的,但比主動性更厲害的是「機動性」。「機動性」指學生用說話、主動性和身體語言等,引導同學們一起積極學習。小朋友容易互相影響,這些學生會讓課堂氣氛變好。當然「機動性」強的學生是可遇不可求,每班有一、兩個,已屬難得。

說了這麼多對教學的睇法,其實我還是一名現役運動員。要教又要練確是有難度,但我還是有目標的。短期目標是5小時內完成Half Ironman 70.3,長遠目標是參加世錦賽。

秉承「接龍」概念,跑手接龍將集合各路跑步手,並會定期舉行跑步活動,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連結起來!如果你也熱愛跑步,歡迎一齊來跑出生活平衡點!即加入跑手接龍Facebook群組

一班吹水會的隊友。(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