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千金小姐】黃芷銦回憶傷患黑暗期 「沒有跑,身心也疲憊」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編按:《步走族》結集各方跑友,化腳步為文字,說跑談天。本月主題「渣馬千金小姐」。
邀約黃芷銦(Natasha)獻文,等了一星期未有回音,原來正在雲南高原集訓。她落機後爽快答應,讀到這位去年渣馬本地「一姐」的自白,才知集訓一拖再拖,全因與傷患不期而遇。
目標在奧運,未達理想,先要解決難題。傷患出現,康復進展緩慢。Natasha說只可維持體能訓練的日子,看着別人隨心跑,獨坐是困倦乏味,還淚流默默垂。
不能跑,一樣身心俱疲。跑者,你懂的。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我本着這個信念,挑戰跑馬拉松,以奧運為目標,在人生作一場冒險。

撰文:黃芷銦(2018年渣馬大會時間:2小時55分19秒)

(01齊跑相片)

2017年2月渣馬,抱著「試腳」心態以3小時8分完成初馬,同年7月到澳洲黃金海岸比賽,一心挑戰「Sub 3」,結果喜出望外。2小時54分41秒,與當時香港排名第一選手只差2秒,因此取得參加亞洲馬拉松錦標賽的資格。亞錦賽於11月在東莞舉行,首次披上香港代表的戰衣,心情特別興奮,卻沒有被沖昏頭腦。穩步向前,發揮得宜,個人最佳時間推快至2小時49分54秒。

去年渣馬,黃芷銦(中)是唯一本地女跑手跑入「Sub 3」。(作者提供)

一次又一次的PB,令我開始相信自己適合跑馬拉松,有機會突破2小時45分的奧運標準大關。我聽從了陳家豪教練的建議,大學畢業後沒有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以參與奧運為終極目標,全心全意投入跑步訓練,做個全職運動員。 

2017年有好的結尾,2018年也有個好開始。去年渣馬,2小時55分18秒,奪得女子華人第一(編按:本地報名女跑手中位列第一)。在本地最大型比賽獲勝,得到獎金與曝光機會:當天電視片段一再出現我的樣子,翌日報紙上留下我的名字與相片。對於全職跑手如我,賽事後得到贊助商賞識,提供衫褲鞋襪、手錶、耳機、補充飲品等裝備,負擔減輕不少。

大學畢業毅然投身全職運動員,多得教練陳家豪(左二)。(作者提供)

渣馬後休息調整一個月後,開始按訓練計劃重點提升底速。出戰3月至5月幾場田總主辦的5000米(系列賽二和錦標賽)和10000米(系列賽三)比賽,訓練效果看來不錯。5000米跑出18分22秒,10000米成績39分5秒,都是PB,亦為2018年香港最快時間。計劃看來一帆風順,直到5月田徑錦標賽後……

我受傷了。

5000米錦標賽刷新PB,那料是噩夢的開始。(作者提供)

右腳阿基里斯腱勞損 ,莫說跑,「企都痛」。久站或多走路時小腿繃緊,拉住連接腳跟的筋腱,更不用說跑步。第一次面對傷患,起初無法樂觀面對。我極之沮喪。四處奔走接受各式各樣的治療,物理治療、跌打、中醫針灸、按摩等。訓練只能變,不能停,靠游泳和體能訓練,盡量維持身體質素,腳傷有好轉跡象便試試慢跑,但每一道曙光,背後總是失望……

我還未可以。

有時在運動場做體能訓練,看到其他人在跑道上奔馳,就問自己:為何會變成這樣?為何偏要在這個時候停下來?

然後,偷偷地哭。

腳傷期間只可維持體能訓練,有些時候,隨我上路的還有牠,Look Look。(作者提供)

終於等到阿基里斯腱傷患痊癒,愉快地復跑一星期左右,又到右膝外側投降。活動不暢順,連落樓梯都成為問題。物理治療師說我的ITB(髂脛束)異常繃緊,要放鬆臀部肌群,不能跑步。於是,又回到游泳、體能、試腳、失望而回、覆診的日子。沒有跑步,身心也很疲憊。傷患浪接浪,教練建議我全面休息,讓身體修補復元。

去年7月初,再次澳洲黃金海岸半馬。報名時以衝擊PB為目標,後來擔心能否衝線,最後變成考慮應否上線。

萬幸抵達澳洲,試腳時感覺還好,可以落場比賽,亦順利完走。但一路跑來,感覺像用左腳跑完全程,顯然是從受傷後累積問題。右腳不斷出現傷患,便有意無意地依賴左腳,而右腳休息時,肌肉開始萎縮。

2018澳洲黃金海岸半馬難得有機會站上精英區起步,我卻毫無準備。(作者提供)

左右腳不平衡,令我跑起來不自然,好像難於控制身體,跑感跟從前截然不同。要解決,就要重新鍛練右腳力量,這需要時間。循序漸進地重整訓練計劃大約半年,12月終於重返賽場。屯門國際半馬的賽道起伏大,成績是1小時26分1秒,沒有跑進三甲,但較賽道平坦的澳洲黃金海岸半馬快超過1分半鐘。

當然,雙腿感覺漸趨平衡,才令我最感欣喜,賽後一星期即啟程到雲南玉溪,接受三星期高原訓練。其實早於8月,已有集訓計劃,無奈腳不爭氣,預訂的機票額外花錢改期兩次還是等不到好轉,只好退票。執筆之時,剛從雲南回來,經過新環境、新訓練模式的刺激,配合規律的生活和充足的休息,腳的狀況進一步好轉。

雲南高原集訓,計劃已久,終於實行。天未亮便開始訓練,收操時才天光。(作者提供)

要大膽地談傷患,一點也不容易。說不出口,沒有比親自撰文的方式更適合了。回想這段黑暗時期,實在傷心,可幸當中出現了很多天使。感謝我的治療師、教練、隊友、朋友,還有我的家人。傷患為我的跑步生涯添上了挑戰和經歷,令我更珍惜能自在跑步的每分每秒,亦令我明白運動員最重要的是身體。那是只有自己最清楚的,沒有人要為你的傷負責。收放自如,才能長跑長有。

來到2019年,這些經歷將會成為我在賽道上振作的力量。

【步走族-雲集快慢腳,每月不同題目,蒐集不同感想。無論每公里4分幾、定一次最盡跑幾K,Sub3抑或行住過終點,只要想跑喜歡跑,歡迎在這裏相遇。】

【註:文章不代表香港01立場;譯名由作者提供;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