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備戰101.飲食篇】加碳食幾多有數計 意粉薄餅按體重而食

撰文:何偉畧
出版:更新:

李華青(Harry)的渣馬賽前飲食篇,來到最後一節。
應付半馬及全馬,動輒跑上數小時,身體負荷極大。跑手常在賽前減碳再加碳,為身體增加「電池」。
加碳為何先要減碳,原來與身體反應有關。

問:甚麼是「加碳」?
答:助你身體增加「電池」的方法,讓你在長跑賽事中「捱耐啲」。
AASFP導師及香港營養師學會 (HKNS) 認可營養師李華青(Harry)
AASFP導師及香港營養師學會 (HKNS) 認可營養師李華青(Harry)

所謂「減碳」,正確稱為醣原負荷法(Carbonhydrate Loading),組合各有不同,4天、6天、一星期的做法也有。醣原負荷法的原理,目的為了讓身體多貯存肌醣和肝糖,提升醣原總和,容許跑者應付長跑,就如短時間增加體內電池。

當身體在長期運動,血糖下降到達一定程度,便會乏力、不適、暈眩等。身體分解肌醣和肝糖,提供血糖,讓跑者持續運動。應付半馬及全馬的跑手,可以考慮此方法「加電」,10K賽事途程短,作用則不大。

加碳日熱門選擇:意粉(Getty Images)

以六天為例,首三天先耗盡身體內醣原,做法是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同時逐天稍為增加訓練量。後三天相反而行,訓練量減少,同時攝取較平時更多的醣份。依此做法,身體在首3天花光醣原後「一貧如洗」,後3天持續得到較平時多的醣原,產生反應,貯存更多醣原。

穀物是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但進食有道,吃太多會影響消化。(Getty Images)

加碳時候,並非無節制狂食。跑手應按照自己體重,每公斤體重7至10克碳水化合物。65公斤的男性跑手為例,等於455克至650克,相當於9-13碗飯。有了分量,就按照飲食習慣挑選食物。選擇複合碳水化合物食品,如紅米、糙米、意粉、米粉,河粉,螺絲粉、薄餅、麵包,番薯都是好選擇。不過,碳水化合物進食量並非愈多愈好,過量除了增磅,亦可能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