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跑手・由100米走到100英里 3個100見證成長︱跑手接龍・133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跑手接龍」用接龍方式連結手,先是連結受訪者,繼而組隊參賽、成立跑步群組,再辦跑步活動。
每名「跑手接龍」受訪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以受訪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上期攝影跑手梁偉濂留給一百跑手陳家傑的話是:「堅守初心,向啱自己嘅路跑,加油,香港跑手」。

第一個100.100米

我喜歡衝,享受劃破空氣的風聲,所以中學時期主項是100米短跑,更在校內奪得不少獎項。每次落場都盡力衝刺,享受「爆肺」感覺,像我這類型跑手又怎會喜歡長跑? 不要說10公里,800米也超出我接受範圍,沒有長距離練習配合訓練,100米成績停留在校內奪獎、學界未能取勝的等級,不要緊,我已找到足夠的滿足感,直至中學畢業也很快樂。

100米,是很個人的運動。(受訪者提供)

運動是我生命一部分,但讀副學士要專注學業,校內校外又沒有比賽,所以過得不快樂,漸漸迷失,直至離開校園,投身社會,識到一班很喜歡運動的同事,就有轉變了。同事說「不如我們跑10公里」,不喜歡長跑的我抱住湊熱鬧的心情參與,誰料一試,就找回運動快感,重新出發,脫離第一個100,由100米邁向100公里。

第二個100.100公里

我參加過10公里賽,身體漸漸適應長時間運動,朋友要備戰毅行者,我就陪他們操山,可是每次練習都未能走完麥理浩徑第3段,可說比賽當日仍是準備不足。我們是戰友,自然送佛送到西,與他們並肩作戰,100公里的賽事,我陪行了70公里,過程中看到他們走到腳痛,食完一粒又一粒止痛藥,行到面容扭曲都要堅持完成,我看在眼裏就被他們熱誠感動,下一次,自己都要報名參賽。

4名隊友共同進退,就是毅行者的特色。(受訪者提供)

上述經歷,使我未參加過42公里的馬拉松,就直接跳去100公里的長途越野賽,連續3年參加毅行者,才再想到挑戰馬拉松,一跑就是5場。最深刻是金澤馬拉松,不單是跑到目標時間3小時30分,還在1個月後出戰人生第一場100公里個人賽「逆走100」。

但短時間內又跑馬拉松,又跑超馬,身體怎能適應?「逆走100」中,我跑了不久就受傷,大部分時間不能伸直雙腳,要不是走到水浪窩時,有參加者贈我一粒止痛藥,否則不能完走,現在回來仍是感激。長途比賽就是這樣有人情味,明明素未謀面,卻又會互相幫助,在其它運動很難有這種情感。

與隊友們完成金澤馬拉松。(受訪者提供)

第三個100.100英里

完成到100公里之後,我想,何不挑戰100英里(約160公里)?所以我參加了2019年的黃金百里。汲取短時間跑馬拉松兼超馬的失敗經驗,這次我洗心革面,用最充足的準備迎戰 。

預留充足時間練習是基本,我還仔細安排補給,想清楚自己走到不同位置會是什麼時間,身體需要什麼類型食物、服裝又需要怎樣替換,愈準備愈仔細,愈仔細就愈覺得自己能完走。

不過,人生往往不似預期,最覺得自己完成到比賽,反而會敗走收場。這場比賽,我愈行愈痛,去到後期,感到不是肌肉痛,而是關節間的骨頭互相磨擦,我怕構成長期傷患,無奈放棄。

100英里是個人賽又很需要支援。(受訪者提供)

人的思維,隨年月和經歷改變,以前我跑100米,欠缺耐性,只喜歡往前衝。到了100公里,體會過程比結果重要。走到100英里,我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未能成功,也不用太過失望,只要還有下一次,就會有成功的機會。

💡💡同場加映,「01測試」太陽眼鏡測試評分,立即按圖了解:(12月9日更新)

+1

💡💡同場加映,川內優輝教練津田誠一的跑步哲學:

+5

💡💡同場加映,松浦彌太郎的跑步語錄,按圖放大💡💡

+5

💡💡同場加映,大迫傑跑步語錄,按圖放大💡💡

+6

承接「接龍」概念,跑手接龍將集合各路跑手,並會定期舉行跑步活動,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連結起來!如果你也熱愛跑步,歡迎一齊來跑出生活平衡點!即加入跑手接龍Facebook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