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張寛耀醫生(臨床腫瘤專科醫生)視醫治癌病為使命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醫生專訪現場

坐在腫瘤中心病人等候區等待訪問張寬耀醫生期間,他的房間外有一列等候的病人及家屬,當中更好幾次聽到鄰座病人、病人家屬,甚至該中心的工作人員提及歡歡醫生這個稱號,好奇著怎樣的醫生,擁有這個可愛的稱號。

是歡歡還是寬寬?

病人囗中的歡歡醫生的確是指張寬耀醫生,不過大家想起的,是歡欣的歡,而非其名字寬厚的寬。訪問中,張醫生亦曾提及有病人的孩子給他畫了生日咭,上款是送給歡歡醫生,而非寬寬醫生。原來熟悉張醫生的人,都知道他略為嚴肅的外表裡,藏著一顆溫暖幽默魂。

張寬耀醫生略為嚴肅的外表裡,藏著一顆溫暖幽默魂。

在診斷和治療病人時,張醫生絕對是審慎、嚴謹地了解他每位病人的身、心、家庭和生活狀況;在他翻閱病人報告時,更容不下任何人打擾,因為他認為仔細了解病人各檢測報告的每個細節,再配合詳細問症,才能最好掌握病人最真實的病情,為病人選擇最精準和適切的治療方案。但每到面診期間,張醫生除了問診外,在解釋病情概況或「科普」病人時,會盡量以生動和生活化的比喻,令病人或家人更易掌握病況和理解不同的治療方案。病人無論問多少古怪的問題或重複提問坊間的謬誤,他都從容不迫的回答。當張醫生面對比較熟悉的病人,他有時更會展現他幽默的一面,和病人及其家屬打成一片,令診症間多了一陣笑聲。原來是衆多平易近人和幽默的舉止,令大家在沉重的治療旅程上添了歡慰感,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给他貼上歡歡的暱稱。

寬待人

在等候訪問期間,我亦留意到張寬耀醫生會親自站在診室門外叫病人的名字,然後與病人及其家人一同進入診室,而非選擇由中心職員帶病人入診室。當我問他為何要特意自己「接」病人呢?張醫生只是鬼馬地回答一句:「因為生意淡薄」。詳細了解之後,才知道這其實是張醫生的暖心之舉。因為他希望自己叫病人,親自「接」病人,令他們知道醫生重視他,亦希望此舉可減輕病人(尤其是首次到診的病人)的徬徨和恐懼感。

「被騙」投身腫瘤專科

問到張醫生是否自小就立志要當醫生?張醫生又再幽默地說,這也是他一直想問的問題,「想成為醫生這個想法,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可能因為當時我特別喜歡看生命紀錄片和電影,就好像BBC的《生命之源》(The Trials of Life),或許是覺得病是生命最大的限制,所以有種想消滅所有病的想法。成為醫生可能難以解釋,不過張醫生指他擔任腫瘤科專科醫生卻是「被騙」和無心插柳下所為。「當年我是想申請廣華醫院的內科職位,不過當時未有空缺,當時有師兄提議暫時寄屬腫瘤科,他指腫瘤科工作輕鬆容易,因為想知道這份優差有多「悠閒」,因此自己自投羅網。」

張醫生從小便立志當醫生,因為特別喜歡看生命紀錄片和電影,尤其是《生命之源》(The Trials of Life),覺得病是生命最大的限制,所以有種想消滅所有病的想法。(圖片:BBC)

滿腔熱誠要與癌症奮戰到底

張醫生初入腫瘤科是在90年代初,醫療技術尚未成熟,癌症治療方案非常有限,「當時有近七成個案都無法醫治。即使醫好,後遺症亦十分嚴重。在腫瘤科近距離接觸病人,每宗個案都令人印象深刻。」

張醫生憶述 : 「這個案的確令人惋惜,當年醫院曾接收過一名年屆三十多歲的肺癌病人,因為腫瘤細胞轉移到脊椎而造成癱瘓,慢性的疼痛不適令他承受不少折磨。年邁的母親心痛兒子,每天風雨不改堅持到病房照顧。然而天意弄人,有一晚母親不慎扭傷腿行動不便無法到醫院,豈料病人情況急劇轉差,就算團隊盡了最大努力,仍然是回天乏術,病人當晚離世,母子間始終緣慳一面。」縱使已見證過許多生離死別、「白頭人送黑頭人」的情景,但提及這對母子的遺憾,張醫生臉上仍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凝重。

縱使已見證過許多生離死別、「白頭人送黑頭人」的情景,但提及這對母子的遺憾,張醫生臉上仍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凝重。

「就算是到生命末期,都希望病人活得有尊嚴。」張醫生回想起另一位七十多歲的前列腺癌患者。「他的腫瘤在臀部表面凸出,而且異常巨大,無法坐臥。可惜受當時醫療所限,腫瘤情況實在難以控制,更無法移除;醫護只可每日使用高劑量的嗎啡幫他暫時止痛。直到病人不幸離世時,姿勢都單一地維持『背朝天』,無法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張醫生表示,即使病人要面對人生的終站,我們至少都想向臨終者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環境,這是作為醫者的使命。」

雖然腫瘤科的工作充滿挑戰,時會因為無法為幫到病人而令內心忐忑,但這正好給予張醫生力量,令他「愈戰愈強」。他除了日常臨床診病外,他亦投入參與許多臨床研究工作,讓他可以不斷接觸到新藥物和技術,為病人帶來更多治療的可能性。」結果,即使後來廣華醫院的內科有空缺,張醫生仍決定留任腫瘤科。

張醫生投入參與許多臨床研究工作,希望透過不斷接觸到新藥物和技術,為病人帶來更多治療的可能性。

呼籲定期體檢 望政府為病人資助高昂藥費

張醫生指近十年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技術大幅提升病人生存機會,入行初期遇到的不幸個案已可避免,他認為現時的癌症病人要對面最大的問題反而是金錢問題,「大部分嶄新的治療方法和藥物都極之昂貴,」因此他亦期望能夠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資助。

雖然現時癌症有更多治療方法,但治療過程畢竟漫長又痛苦,壽命亦會縮短。作為腫瘤科醫生,他強調最重要是大眾定期進行體檢,從而及早發現疾病,把握治療黃金期。

事實上,他十分樂見近年社會的健康意識明顯提高,並指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預防不少癌症的不二法門。

張醫生強調,最重要是大眾定期進行體檢,從而及早發現疾病,把握治療黃金期。

耀在細節

在個多小時與張寬耀醫生的訪問中,很快便感受到張醫生是一位不拘小節,是沒有「醫生形象」光環的醫生,與他一席話,令人感到很自在。他總是把自己說到是個普通打工人,常想躲懶,但他的行動卻很誠實,時刻留意腫瘤新藥物和技術發展, 亦很在意他的病人。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