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影展直擊.來稿】記者不再優先? 康城影展有新辣招!

撰文:麥聖希
出版:更新:

第71屆康城影展還沒開始,早就引起媒體之間的熱烈討論,但今次不是針對影展的選片部分,而是新的記者措施。過去幾十年,康城晚間的首映禮電影,都會在當天早上8點半先做媒體放映,日間還會有二至三場媒體仍然可參與的放映場次,務求令到每年四千多位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外記者,都有看到競賽作品的機會,然後報導、評論。在康城,媒體看片的機會比買家、片主還要快,所以有 “press-first” 的説法。
撰文︰麥聖希(百老匯電影中心總監)

現場有不少相關報道的刊物。(撰稿人來相)

亦即是説,嚴格來算,晚間的紅地氈首映禮,其實已不是首映來了。當導演和一眾演員走上紅地氈,在放映後準備享受首批現場觀眾的掌聲時,電影已經被上千位記者看過;看過並不重要,重要是若果口碑欠佳,甚至喝倒采噓聲連連的話,整個首映氣氛就非常尷尬了。

曾經歷過最經典的有2003年雲信加路(Vincent Gallo)首次執導的《Brown Bunny》,近一點的2015年吉斯雲遜(Gus Van Sant)的《樹海》(The Sea of Trees),兩片在早上8點半記者場放映後,噓聲雷動整整5分鐘,毒舌負評排山倒海,到首映禮時一發不可收拾,導演心情大受打擊,之後的 after party更如喪禮般死氣沉沉,導演稍稍露面後便匆匆離場。

大會日前舉行開幕紅地氈。(撰稿人來相)

電影團隊的自尊尚屬其次,更重要的是第一輪負評出街後,便宣判了電影死活。畢竟雲集康城的傳媒,不是各國的重要媒體,便是某著名KOL或是資深影評人,都是具備影響力及殺傷力的媒體。所以荷里活的高層或任何片主,總會覺得花了這麼多成本把導演演員請來走紅地氈,為康城撐場添光,為什麼還要冒著被批鬥的險、一將功成萬骨枯呢?

有見及此,大會決定取消早上8點半媒體優先埸,記者將會在晚間首映同時,在旁邊另一影廳同步觀賞首映電影,或在翌日早上8點半補看,避免受首映前傳媒和影評人的評論影響。大會的說法是把「首映和紅地氈放回康城的中心」。

新安排是想傳媒將重點放回首映上。(撰稿人來相)

當然,新措施可以有效地減低負評影響,對一些質素欠佳的電影來説,或許是一種保護電影的方法,但反過來看,遇著質素甚佳的大師之作,媒體報導不就可以令觀眾更期待,增加口碑?康城不是只選佳作的嗎?為何忽然對自己的選片缺乏信心?遇上劣作,得到負面的評價,不就是理所當然,為何要掩飾呢?

從實際運作上來看,晚間首映後才開始寫稿,熬夜還不是甚麼問題,但出街見報之時已是一天後的事了,傳統紙媒更受打擊。而當晚錯過了首映的同步放映,第二天補看的話,那又有機會撞上訪問時間,難道要跳過看片的步驟,直接訪問起來?表面上,這是只關乎傳媒的新措施,但背後也看出大會處理事情時價值觀的轉變。

大會傳媒中心。(撰稿人來相)

傳統以來,康城的首映,一定會有觀眾拍掌,甚至站立致敬,這是出於禮貌,也是出於對電影的尊敬,更是對好作品、對電影人努力的肯定。這也是康城美麗的地方。每年一度的影展,可以讓電影人重拾對電影的熱誠和初衷,但只管隱惡揚善又是否好事?

大會傳媒中心。(撰稿人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