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分析中國女排八個致勝關鍵字 揭開比「奪冠」更重要的事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奪冠》終於上映,上映不到22小時票房破億,內地網友讚"中國國內體育題材的新高度”。這部電影以中國女排40多年歷程為原型,講述1980年代和當下新一代女排的兩次崛起。

鞏俐領銜出演郎平,朱婷、張常甯等排球名將出演自己,朱婷的演技還因此上了熱搜。疫情過後再看這部電影,對集體記憶的感受就更加真切:“一部像一場比賽一樣跌宕起伏的電影”、“心潮澎湃,像是回到了那個開著電視挪不開視線的夏天。”

↓↓↓鞏俐神還原中國女排教練郎平?點開鞏俐在《奪冠》的精彩演出↓↓↓

+12

編輯:閆坤沐(一条)

甚麼是女排精神?追求個性的當下,我們還需要女排精神嗎?有人說,這部電影貴在“把女排精神依託在了以前從未公開的細節上,展現了人味兒,這就立住了。”一条盤點了中國女排40年歷程的諸多細節,許多電影裡一閃而過的畫面,背後是無數人的心血付出,《奪冠》受限於篇幅限制沒拍的,由我們用文字補足。

一個小小的排球,影射的是中國國力和中國人的精神狀態。曾經非常在乎輸贏,但現在漸漸學會了追求更重要的目標。“等我們真正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唯一的目的。”

當我們談女排精神時,我們在談甚麼?(China Women's National Volleyball Team)

鞏俐演郎平:我們都是玩真的

“原來我不太懂球,但是接觸完之後,我覺得如果讓我再活一次,可能我會成為一個排球運動員,我願意這麼做。”在演完郎平之後,鞏俐接受新浪娛樂娛理工作室的採訪,說了這段話,由此可見她對這個角色的投入非常深。每個知道鞏俐要演郎平的人,都被鞏俐的形象的貼合程度震撼過。公佈選角時,僅僅因為一個後仰的背影和走姿,就上了熱搜第一。郎平的女兒白浪見到鞏俐的第一面就說:“這就是我媽媽”,前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也感嘆:“她第一天走進來我們所有人都驚呼了,真的好像哦。推眼鏡的動作、豎大拇指、說話的口吻(都太像了)……”

↓↓↓點開看更多國際巨星鞏俐靚相↓↓↓

+16

鞏俐之所以能做到“人肉影印機”一樣的效果,得益於她的專業和敬業。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不僅做足了預備,採訪了郎平本人能接觸到的所有運動員,還到女排訓練基地住了十天,在集訓時貼身觀察郎平身上的每一個細節,記錄了整整一本筆記。鞏俐詮釋郎平的過程,也是她對女排精神的理解不斷具象化的過程。

事實上當陳可辛找她時,她一開始是拒絕的:“覺得壓力太大了。因為郎平指導是家喻戶曉的、是全世界女性的代表人物,我很害怕我演不好。”然而當她真正接觸到郎平和女排運動員時,卻很快被她們觸動到並成為一份子。

郎平的腰和腿不好,做過將近20次手術,平時累了都會在運動場旁邊坐一下,但鞏俐去旁觀訓練時,發現郎平從來沒坐下過,一問才知道,這全是為了讓鞏俐看到她真正執教時的狀態,因為電影裡鞏俐是不能坐下的。除此之外,鞏俐幾乎每一次看女排奪冠的視頻,都會流淚:“她們太不容易了。”

新一代女排運動員中有很多人也參與了電影拍攝,在其中飾演自己。郎平教她們“拍戲我們很多東西都是玩真的,沒有甚麼特別虛假的”。鞏俐也和姑娘們一起玩耍,她還把她理解的女排精神隨手畫成了隨筆。

鞏俐在片場的隨筆劃《關注》和《團隊》(一条授權使用)

在這樣的氛圍下,為了拍好這部電影,劇組的每個人都盡了全力。白浪飾演青年郎平,為了更接近媽媽做運動員時的身形,她一個月減肥30斤。朱婷演哭戲時,還觸及到了自己最真實的情緒,哭到坐在牆角喘不過氣。做一件事就要爭取做到最好,這是女排精神最好的體現。

女排精神變遷史:從“不能輸”到“不把贏作為唯一的目的”

在電影中,鞏俐飾演的郎平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台詞是:“等我們真正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唯一的目的。”這句話也是女排精神40多年變遷最好的縮影。曾經,我們非常需要“贏”。1981年女排在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奪冠,是中國內地獲得的重量級集體項目世界冠軍。

當時,電視還是很稀有,很多人靠聽廣播聽完了比賽,勝利的消息傳開後,北京大學4000多名學生衝出宿舍,在操場高喊“中國萬歲”。第二天,《人民日報》頭版發文號召“發揚女排精神,振興中華”。從那時到1986年,中國女排實現世界大賽五連冠,其中包括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冠軍,一度成為全民偶像,寄給她們的信件每星期都用需要麻袋才能裝起來,她們也被在紀念郵票上。

女排奪冠瞬間被做成紀念版郵票 (一条授權使用)

對於五連冠的分量,女排隨隊記者何慧嫻做了最準確的評論,“我覺得這有時代的原因。百廢待興的中國,大家都像一堆乾柴一樣,要把失去的時間拿回來,這個時候,中國女排她們艱苦創業、團結拼搏,這種精神,正是中國人民需要的一種精神。”

然而全民追捧的代價,是接受不了失敗。五連冠之後,女排整整17年沒有拿到世界冠軍,1988年“兵敗漢城”,回國後,當時才剛上任不久的教練李耀先不得不引咎辭職。

到了1994年世界錦標賽,女排僅僅拿到第八,在那個以輸贏論英雄的年代,這樣的成績被媒體形容為“恥辱”,重壓之下,那一代女排隊員僅僅二十四五歲時就堅持不下去,紛紛遞交了退役報告。

2003年,在陳忠和的帶領下,女排以全勝的戰績拿到世界冠軍,重回巔峰,當年他被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詞寫道:“為2003年中國體壇贏得分量最重的世界冠軍”。

轉變發生在2008年。那一年,我們拿到奧運會舉辦權,並且以48枚金牌的成績第一次獲得獎牌榜榜首。從那時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自信的增強,奪冠不再是大家唯一看重的東西。

郎平當時執教的美國女排勝了陳忠和率領的中國隊,那場比賽稱為“和平大戰”,《人民日報》對此的評論是:“金牌有所屬、體育無國界。”

《奪冠》中“和平大戰”的片段 (一条授權使用)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東京奧運會被推遲到2021年舉辦,中國女排確認被分入“死亡之組”,新聞公佈後,網友的熱評是:“希望你們放鬆心情去打球”;“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

終於,觀眾也學會了享受比賽的樂趣,而不是只看重輸贏本身。在細節中回顧女排40多年的歷程。它不光是一支運動隊的奮鬥史,也是我們共同寫就的民族誌。

↓↓↓點開閲讀中國女排的八個關鍵詞(一)↓↓↓

+7

中國女排的八大關鍵詞

中國人家喻戶曉的這支女排國家隊,是1976年6月組建的。第一任教練袁偉民,因為對隊員要求嚴格,被媒體塑造成大魔王。一次坐車經過上海人民廣場時,他被青年人攔下來,趴在車窗好奇地問:“儂會笑伐,儂笑笑看”。

袁偉民之外,對女排貢獻最大的兩位教練,一位是郎平,一位是陳忠和。這兩位都和袁偉民有關。

1978年,袁偉民看中還不到18歲的郎平,讓她跳過國青隊,從北京隊隊員直接晉升為國家隊主力。同年郎平參加曼谷亞運會,是她第一次出國,第一次喝到傳說中的可口可樂,喝了兩口忍不住吐槽:怎麼這麼難喝,像中藥一樣。

運動員時期的郎平 (一条授權使用)

很多年後,作為中國女排主教練的郎平,也用同樣的方法發掘了當時在青年隊寂寂無名的朱婷,並把她錘煉成當今排壇第一人。

袁偉民自己原本是男排隊員出身,執​​掌中國女排後,把女排當男排來練,從地方隊調男排隊員給女排當陪練。陪練中有位福建省隊來的“小陳指導”,除了脾氣好、技術好之外,“演技”也很好,擅長模仿各位世界名將,不僅能模仿過網線路、扣球落點,甚至偶爾會模仿她們的神情動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好的陪練要有當替身演員的功底。

袁偉民和陳忠和的合影 圖源:陳忠和自傳《笑對人生》 (一条授權使用)

這個小陳指導,就是日後上任女排主教練的陳忠和。 1994年,郎平第一次受邀回國擔任女排主教練,點名要他擔任自己的助手。那時,他家裡幾經變故:大哥、髮妻、父親先後去世。他自己剛剛在福建重新組建家庭,正要開始穩定的新生活。但面對郎平的邀請,他一口答應。

郎平後來離開中國女排,去美國擔任美國排球隊主教練,陳忠和接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排小組賽,郎平率領的美國隊和陳忠和率領的中國隊相遇,最終中國輸掉了比賽,但郎平本人對此非常坦然:“兩個球隊都是中國教練,這說明中國人在排球界的影響力,應該是很值得自豪的事情。”

日本:第一個對手,也是第一個朋友

中國女排第一次交手,就是日本隊。1923年,中國曾組建一支女排赴日參加遠東運動會,在當時,女性能代表國家參賽是了不起的事情,無數民眾自發送行,只可惜姑娘們最終0:2負于日本,黯然回國。

日本女排隊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相當矚目,被稱為“東洋魔女”,曾創下118場國際賽連勝紀錄。

1965年,帶領日本隊走上巔峰的“魔鬼教練”大松博文,還曾經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邀約,來中國對女排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特別集訓。

1980年代初,中國隊主攻手楊希曾經是全隊的“顏值擔當”。她的長相酷似日本女星山口百惠,在日本尤其受到歡迎,日本甚至還有球迷自發組織的“楊希接待委員會”,走到哪裡都有人搖旗歡呼。

1981年,努力5年後,中國女排迎來自己的首個巔峰:在大阪世界杯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決賽時,遇到的對手就是日本隊。這是一場跌宕起伏的比賽。根據積分規則,中國隊只要拿下兩局冠軍就到手,於是在贏下前兩局之後,心態產生變化,又連丟兩局。關鍵時候,袁偉民衝隊員們大吼:輸掉這場比賽,冠軍毫無意義,你們會後悔一輩子!

隊員們如夢初醒,贏下末輪,以全勝的戰績毫無瑕疵奪冠。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競技體育中收穫的第一個重量級集體項目冠軍。

1981年世界杯中國隊得分畫面 (一条授權使用)

八十年代初,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熱播,裡面的女主角有很多神奇的招數,如“晴空霹靂”“幻影旋風”。一段時間裡,郎平收到70%的信都是說你要學女主角小鹿純子,郎平開玩笑說:“這小鹿純子把我害苦了,我覺得我這扣球就夠棒了,空中騰的時間太長了,還讓我折倆滾,這我估計我退役也學不了了。”

《排球女將》中小鹿純子的絕招“晴空霹靂” (一条授權使用)

在後來的五年裡,女排接連拿下兩屆世錦賽、一屆世界杯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冠軍,成就輝煌“五連冠”,成為全民偶像。“五連冠”這批運動員,退役後大多從事和體育相關的職業,進入體育系統做公務員是最普遍的選擇。張蓉芳後來成為排管中心副主任,朱玲成為四川體育局局長。而孫晉芳在2004年就任網球管理中心主任,成全了李娜這一批運動員的市場化單飛。

刻苦:工作人員撿球都要日行兩萬步

女排剛成立時,還沒有改革開放,條件艱苦,位於福建漳州的訓練基地是用竹子搭起來的竹棚,地面是泥地,隊員們在泥沙中打滾,大腿被磨破不斷滲血,晚上睡覺時和床單粘在一起,疼得直叫。

女排集訓通常在春節前後開始,另一個位於湖南郴州的訓練基地沒有供暖,她們只能燒木炭取暖,隊員周曉蘭曾經煤氣中毒。

1976年唐山地震,唐山籍隊員曹慧英家人失聯,一般人在這種時候會支撐不住,但她沒有缺過一次訓練。

郎平進入國家隊後,常常自己加練。張蓉芳回憶說:“她練蹲槓鈴的時候,腿太細、太長,不能正常做動作,屁股這麼扭一下,那麼扭一下,臉上的表情特難看,齜牙咧嘴。”

出國比賽要買廉價機票,遇上長途飛行,袁偉民會要求隊員們去飛機後排練蹲。隊員張潔雲回憶:“我們當時練的太苦了,特別恨袁偉民,打他的心都有了。”

《奪冠》電影片段 (一条授權使用)

除了練排球,隊員們還要克服兩件事:吃西餐和暈機、暈車。由於吃不慣西餐,隊員們出國比賽,行李箱裡都塞滿了各種榨菜和即食麵,這樣的飲食難以支持比賽的體力消耗,袁偉民就讓廚師特意做西餐逼她們適應。為了避免比賽時頻繁坐車、坐飛機帶來狀態波動,臨近比賽時,袁偉民讓隊員每天中午吃完飯坐汽車出去轉一圈,回來接著訓練。

1995年執掌教鞭的郎平,不僅對隊員要求嚴格,對自己也非常苛刻,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幾次因為缺氧而暈倒。

《奪冠》電影片段 (一条授權使用)

2001年2月2日,中國排協宣布陳忠和成為新一任女排教練。當時外界普遍的聲音是——不看好。有報紙寫道:“他的一團和氣壓不住陣,沒有任何讓人相信的理由。”

事實上,陳忠和經常笑,不代表他不嚴格。上任之後,他奉行“兩嚴一大”的原則: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堅持大運動量。訓練時間“朝八晚無”,意思是從早上八點開始練,晚上什麼時候練完什麼時候結束,一周只能休息兩個半天:“一切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做準備。”

隊長馮坤曾經在碩士論文中把國家隊生涯形容為“痛苦的煉獄生活”,累到看到食物都提不起興趣。周蘇紅曾經看著飯菜放聲大哭,馮坤看到圓形的東西就反胃,在食堂看著盤子發呆。

2018年備戰世錦賽,工作人員透露,自己光是替女排隊員們撿球,每天都要走2萬步以上,姑娘們的訓練量可想而知。

郎平女兒白浪飾演青年郎平 (一条授權使用)

集體:贏的不是個人

郎平進入國家隊前,中國隊的主攻手是楊希。為了培養郎平,進入國家隊兩個月後,袁偉民就讓她作為首發主力參加世界大賽,當打之年的楊希成全了更有未來的隊友,把主力的位置給了她。

1981年世錦賽奪冠時,所有球員都在球場上歡呼、擁抱,只有陳招娣沒有上前。這次比賽,她頂著嚴重的腰傷堅持到最後一刻,而等到獲勝時,她只能在場下躺著。 1983年,陳招娣退役時,被鑑定為二級傷殘。

奪冠后,孫晉芳無意中說了一句:“咱們全隊12個人,11個人上場打了,只有周鹿敏沒有上,她多舒服啊”。無心的一句話,遭到袁偉民嚴厲批評,孫晉芳事後鄭重給周鹿敏道了歉。

到了女排的郎平時代,她提出一個“大國家隊”理念,放眼全國,只要她覺得是個苗子的隊員,就拉到國家隊來試訓,每年進國家隊大名單的選手多達二三十人,一個位置最多時有三四個人在競爭。

朱婷被她注意到時,只是河南二隊隊員。袁心玥被她點名時,還打不上全國聯賽,但她們後來都成為國家隊的主力。助理教練安家傑這樣說過:“嗨,這些隊員都逃不過郎導的眼睛,我們都看不上的,她都能看上,拿來一練就是星兒。”

朱婷是新一代女排國家隊唯一的農村出身的小孩。前任隊長惠若琪父親經商,家境優渥,張常寧出身排球世家,從小接受專業訓練。

現役女排國手張常寧 (一条授權使用)

學習:“用腦子打球”

袁偉民1974年退役,1976年當教練,上任前可以說毫無教練經驗。上任12天,他就帶著全隊迎戰來中國訪問的秘魯女排,這是他第一次以教練的身份指導比賽,全程不停在場邊大喊:“XXX,你這麼打!”,被調侃:乾脆自己上來打吧。

從1976年到1984年的整個執教生涯中,袁偉民沒有先進的設備,所有戰術、技術統計全靠手寫。

《奪冠》中吳剛飾演的袁偉民在場邊記錄賽況 (一条授權使用)

8年裡,他帶隊參加了250場國際比賽,只輸了27場,每一場球的數據都有詳細記錄,留下兩本珍貴的記事簿。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奪冠,很多記者問袁偉民當時當刻的心情,他只記得第一件事不是歡呼,而是趕緊在記事簿上記下比賽數據。

這個時期,作為陪練的陳忠和經常被派去觀察別的國家隊訓練,是負責“偷師”的無名英雄。

彭昱暢在《奪冠》中飾演青年陳忠和 (一条授權使用)

1986年郎平退役。作為全民偶像,她不想被過度關注,放棄了當官的機會,自費赴美留學,學習體育管理。

郎平第一次臨危受命回國執教時,搭檔張蓉芳發現她很愛讀英文原版書,有克林頓、戴卓爾夫人、米高·佐敦的傳記,還經常念給隊員們聽。

2013年,郎平第二次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更明確地對隊員提出,要用腦子打球。

訓練時,她會拿出專門的時間請球員分析,這個球為什麼這樣打,讓她們形成思考的習慣,而不僅僅是依靠大訓練量培養肌肉記憶。

2016年里約奧運會後,郎平一手促成朱婷去土耳其聯賽打球,被球迷稱為“留學”。郎平說:“我覺得像朱婷這個水平一定要出去打球,多跟外國選手交流,而且國外的聯賽挺時尚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打法都在,一個隊中會雲集了世界上很多好的運動員。”

事實證明,朱婷“留學”三年,拿下8個冠軍,6個MVP,很快成長為世界排壇第一人。

↓↓↓點開閲讀中國女排的八個關鍵詞(二)↓↓↓

+10

待遇:市場化之路

1981年,帶出英雄之師的袁偉民,工資是每月56元人民幣。1986年退役後的郎平,帶到美國的全部身家是300多美元。

到了美國之後,郎平最初為大學校隊當教練來換取學費。後來,為了賺錢,她曾經復出到意大利一傢俱樂部打球,體會了為錢工作的尷尬:“每次受傷,不能上場,都不敢看老闆的眼睛,覺得白拿了人家的工資”。

1993年,她成為八佰伴世界明星隊教練,帶隊在香港、日本等地打比賽,年薪20萬美元。1995年,郎平回國當教練後,被確定為高級教練第三檔,工資335元人民幣,津貼144元,連各種補助在內,每月的工資收入折合70美元左右。 1998年,到手工資漲到974元。對當時的郎平來說,最大的消費是給身在美國、跟隨前夫生活的女兒白浪打越洋電話,一個月的工資也許都不夠電話費。

進入21世紀,女排運動員的工資在1000多元,主力隊員加上獎金收入能到5000元左右。 2003年女排大獎賽,她們奪冠,每個人可以分到大約10000人民幣的獎金。陪練們不在隊伍名單上沒有錢拿,姑娘們會和他們分享獎金。

朱婷出身河南農村,家鄉是國家級貧困縣,家裡五個孩子,她排行老三,為了家裡的生機,姐姐們很早就出去打工,初中畢業後朱婷不願意走這條路,才進了體校。2016年,朱婷在郎平的主導下,進入土耳其聯賽瓦基弗銀行女排俱樂部,年薪110萬歐元,第2個賽季漲到135萬歐元,正式成為世界女排年薪最高的球員。

變革:郎平的價值

1995年第一次回國任主教練,郎平組建了自己的教練隊伍​​,帶來了美式作風,開誠佈公地講:給大家三個月期限,如果有誰覺得無法和她合作,可以離開。如果誰的工作不符合她的要求,也會請你離開。

2013年第二次回國任主教練,郎平53歲,面臨中國女排前所未有的低谷。 100天內接連輸給泰國、韓國,在亞錦賽都僅僅拿到第四名,是38年以來最差戰績,被媒體嘲諷為“384”。史無前例​​的低谷也是史無前例的改革的開始。

《奪冠》電影劇照 (一条授權使用)

郎平首先改變了人員的配置,從美國引進了專業的體能教練和康復師,為每位球員制定針對性訓練方案。一個最明顯的表現是:深蹲被從訓練動作中刪除,這個動作訓練強度大,但是對膝蓋損傷也大。

此前,中國女排奪冠的代價是隊員們普遍的傷病。多次骨折的趙蕊蕊被球迷稱為“玻璃美人”,隊長馮坤膝蓋嚴重積水,腫得像饅頭,靠冰敷和打封閉針堅持。

2006年,老隊員傷病集體爆發,世錦賽只拿到第五。陳忠和卸任後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直言成績波動是因為傷病過多:“主要是傷病多一些,像趙蕊蕊本來連續打8年也問題不大。有人說,我不敢啟用年輕隊員、保守,那個時候主要是傷病困擾了隊伍的發展和訓練……傷病的預防我們當時做得不夠。”

朱婷剛進國家隊時,因為缺乏營養,身體瘦力量差,盲目上訓練強度很容易練壞,郎平先給她時間增肌,直到肌肉能給骨骼提供有效的保護。那段時間她自費從美國買蛋白粉監督朱婷吃。

《奪冠》電影片段 (一条授權使用)

2016年里約奧運會時,中國女排參賽的隊員有12個人,但隨行的教練團隊13人,比運動員還多。這在美國、意大利等強隊裡早已經是標準配置,但在中國還是頭一次。

郎平對隊員管理主要靠自覺,比如她從來不收手機,但是:“我要明確告訴你,晚上玩手機會影響第二天的訓練……場下她們會聊網購、遊戲和電視劇,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盡量去理解。”

郎平給國家隊帶來的改變是“不再只有苦大仇深式的拼搏和心靈雞湯式的勵志,而是擁有了國際化的視野、科學的方法以及專業的團隊。”一支隊伍的發展從此變得可持續。

競技:“獎牌有價值,但人格更有價值。”

1998年女排世錦賽,中國隊出師不利在小組賽輸給了韓國。接下來的對手是古巴。有人悄悄向郎平建議,她和古巴隊教練關係好,能不能去求求情,讓古巴隊輸給我們,開賽以來他們只輸過一局,絲毫不會影響他們什麼。

古巴的教練是郎平在八佰伴明星隊時的助教,古巴比較窮,他一年有九個月都率隊在國外訓練、比賽,就是為了節省經費。他曾經向郎平訴苦,郎平問他為何要堅持,他說:為了生存,我有三個孩子要養。

郎平最終並沒有接受這樣的建議,她對此的回應是:我不可能為了一塊獎牌去做喪失我人格的事,我哪怕犧牲了,也不能跪在那裡死,也得昂首挺胸得站在那裡。獎牌有價值,但人格更有價值。

2002年世錦賽,為了盡可能拿好名次,小組賽中,陳忠和為了躲開俄羅斯隊和意大利女排,使用“田忌賽馬”的策略,輸給了實力明顯比較弱的希臘和韓國隊。儘管以這樣“躲躲閃閃”的方式挺近四強,最終還是輸了半決賽,沒能更進一步。這樣的過程和結果在國內受到極大的輿論壓力,陳忠和不得不出面道歉。

榮耀:14億人的集體記憶

1981年第一次拿到世界冠軍時,電視還是很稀有,很多人靠聽廣播聽完了比賽。

《奪冠》中,市民守著小黑白電視集體看女排。(一条授權使用)

回國以後,女排收到了3萬多封信,還有源源不斷的禮物從全國寄來。武漢人寄來武昌魚,有個廣西青年工人,自己打了一把像工藝品的鐵榔頭,送給被解說宋世雄稱作“鐵榔頭”的郎平。

40年來,雖然幾經沉浮,女排依然是中國人的“團寵”。

《奪冠》電影片段 (一条授權使用)

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半決賽中國對陣的收視率是50%,決賽的收視率是72%,意味著當時只要開著電視的人,有三分之二都在關注這場比賽。在互聯網時代,中國女排依然是為數不多的集體記憶。

2019年,女排以11連勝的成績拿到世界杯冠軍,這也是這個集體歷史上的第10個世界冠軍。比賽結束後,她們被派專機接回,並且上了國慶閱兵的壓軸花車,對於運動員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禮遇。

面對外界的追捧,郎平說:“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其實都是沾了排球的光,沾了這個集體的光,不能把它融為個人,這樣的話我們這個集體才能一直向前進。”

不久前,日本宣布無論疫情情況如何,東京奧運會都將在2021年舉行。此前已經確定好的分組中,中國隊和美國、俄羅斯、意大利、土耳其分在一組,槍手環伺,是“死亡之組”。但球迷對此已經非常放心:“進哪個組都一樣,拼就完了。”無論輸贏,我們的中國女排,拼得漂亮!

參考資料:
《我的執教之道》,作者:袁偉民
《激情歲月——郎平自傳》,作者:郎平 陸星兒
《陽光總在風雨後——中國女排的故事》,作者:宋元明
《笑對人生——陳忠和自述》,作者:陳忠和 陳繼共
《郎平:全球資源與中國合力》,刊登於《三聯生活週刊》,作者:李翊
《郎平 閱讀者》,刊登於《人物》,作者:王晶晶
《鞏俐:我這樣演郎平》,發佈於《娛理》,作者:何小沁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