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無名英雌】不准與白人同枱食飯 天才非裔數學家捱過歧視

撰文:劉健華
出版:更新:

獲奧斯卡三項提名的《NASA無名英雌》(Hidden Figures)為真人真事改編,圍繞三個黑人女性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工作的遭遇,雖然現在有色人種在NASA工作是正常不過的事,但電影故事發生在1961年,美國正實施種族隔離政策,黑人女性當時受到的待遇,是我們難以想像。

天才數學家嘉芙蓮莊遜成為第一批加入NASA工作的非裔女性計算員,當時美國正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網上圖片)

女主角之一嘉芙蓮莊遜(Katherine Johnson)真有其人,作為美國出生的非裔美國人,嘉芙蓮是人稱「人肉電腦」(Human Computer)的天才少女,她14歲已經高中畢業,18歲取得數學及法語雙學位,但她畢業後只能在出生地維珍尼亞州出任教師工作。

因為隔離政策,嘉芙蓮雖身斌天才仍只能在家鄉當教師,後終成功加入NASA。(電影劇照)

當時美國正實行種族隔離政策「Jim Crow Laws」,強行在所有公共設施隔開白人與有色人種,黑人不能與白人通婚、同居,學校、餐廳、住宅、車站以至飲水機、電話亭等全部分開白人專用和黑人專用,甚至黑人白人一起打籃球也是犯法;雖然政策強調「隔離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但其實黑人被歧視的問題嚴重,嘉芙蓮後來雖然獲NASA聘請為計算員(mathematician),但在局中不獲與白人的同等待遇;不能與白人在同一餐廳用餐、白人的會議不能參與,就連薪酬也比同等級白人低。

種族隔離時期,白人與黑人不准同枱食飯,就連入口都分開「白人」和「有色人種」。(資枓圖片)
就連廁所亦有分開白人專用、黑人專用。
在隔離政策下,當時連飲水機也要分為「有色人種專用」。(資料圖片)
車站月台也有分黑人、白人專用,等待室也有規定是有色人種才能進入。(資料圖片)
加入NASA工作不代表人人平等,有色人種不能與白人一同食飯,他們有自己的餐廳。(電影劇照)

雖然飽受歧視,嘉芙蓮與她幾個黑人同事因熱愛工作而繼續留守崗位,替美國首個人類航天計劃「水星計劃」計算軌道,她的精密計算讓約翰格倫(John Glenn)成為首個成功繞行地球的太空人,並參與之後多個NASA太空計劃包括阿波羅登月計劃。「我很喜歡學習,我總是喜歡學習新事物。」已經98歲的嘉芙蓮現在仍喜歡看書。「如果你喜歡你所做的工作,你便會做得好。」她對現今的年輕女孩說:「不要輕易接受失敗,如果這份工作你能夠做得到,便做到完成為止。」

嘉芙蓮(右)最後終於突破障礙,獲賞識加入計算航天軌道。(電影劇照)
嘉芙蓮2015年獲奧巴馬頒發總統自由勳章,可惜她另外兩個好朋友已經離世。(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