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專訪】韓版「青年新政」 矢言改變「歧視青年」的韓國政壇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與韓國人對談,不論老、中、青哪一代,三言兩語總會提到去年的燭光集會,在不少人的眼中,燭光集會是1960年419學運及1980年光州民主化運動的延伸,是年輕一代再度成為民主運動中心的轉捩點。前總統朴槿惠今年3月遭彈劾下台,令韓國總統大選提早於周二(9日)舉行,無論何人上台,韓國的政治氣氛將不再一樣。
《香港01》為此專訪各年代參與民運的人士,民運前輩與新一代政治參與者隔空對談,甚有傳承民主運動之火的意味。
(韓國民主之路系列二)

我們未來黨共同代表禹仁哲(左)及李省侖接受《香港01》訪問,矢言要改變「歧視青年」的韓國政壇。(李澤彤攝)

一場社會運動,未必能為社會制度帶來即時改變,但絕對能令社會民眾反思政制。如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後,一個個青年政治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青年新政、香港眾志,他們透過選舉,由街頭走入議會。去年韓國的燭光集會,也令一班韓國青年立志將聲音帶入政壇,其中「我們未來黨」的目標就是降低從政及投票的門檻,讓年輕人更易發聲。

走進「我們未來黨」的辦公室,有一種大學時代「住Hall」的感覺:各人衣着輕鬆,言論歡暢,室內擺放了不少玩具和娃娃。黨兩位共同代表禹仁哲及李省侖分別31歲及23歲,說話時不時顯露出一種朝氣,看不見傳統政客的嚴肅。

除了人本身年輕,禹仁哲過往曾有3年時間從事與年輕人相關工作,可謂相當「貼地」地了解韓國年輕一輩的難題。他說,成立黨的目的就是用政治去解決基本問題。「我們社會上有很多問題,經濟不平等、失業等,又例如朝韓的問題,想用和平的問題去解決事件。現時韓國社會也是用政治去解決基本問題,但仍未滿足到市民的期待。」

「我們未來黨」成員在辦公室內談天,辦公室有一種大學時代「住Hall」的感覺。(李澤彤攝)

青年對國家感失望

成立政黨不是易事,青年從政更是受到諸多限制,但他們沒有妥協,全因明白青年發聲的困難之處。李省侖曾經有加入過一些政黨的經驗:「因為黨內的人大部份都是年長的人,給予年輕人的位置不多,年輕人參與政治的方法最多只是在選舉投票。」

事實上,現時韓國國會議員平均年齡55.5歲,較全球平均年齡53歲為高;韓國參與總統需要40歲以上,當亦未有民選總統年齡低於60歲,剛當選的文在寅今年64歲。

在李省侖工作枱上,亦坐着一雙加菲貓公仔,辦公室環境輕鬆。(李澤彤攝)

求人不如求己,禹仁哲說,政府或者各政黨都解決不了年輕人的問題,所以成立了這個新黨派。韓國今年3月的失業率跌至3.7%,當中青年失業率更達11.3%,較2000年代已大漲一倍;加上無形的階級限制,如需要人脈、關係才能成功的社會狀況,令韓國青年對國家失望。不少青年的夢想都是到外國生活,而不是留在國內發展,支持國家。

韓國好沒有很好的職場位置給予年輕人,職位也不足。另一個問題是,韓國有分正規及不正規的工作,同樣的工作,也有不同的待遇;當中欠缺勞工保障的不正規的工作更佔多數。
禹仁哲

這種資源不平等的情況也是他們想改善的。他們也想希望投票的年齡限制下降,由19歲降至18歲,讓年輕一輩可以按自己意願投票予心水候選人。

在辦公室牆上掛着哀悼「世越號」罹難者的黃絲帶及汽球。(李澤彤攝)

用和平方法 解決兩韓問題

要解決青年人的民生問題,禹仁哲與李省侖都認同需要處理兩韓長期對立的局面,才不會影響國內經濟及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他們希望用和平方法解決問題,朝向統一。李省侖認為,統一的話韓國也會較為安全。禹仁哲則認為,外交政策很重要,因為中美在兩韓問題上也有角色,兩國與韓國關係甚為重要,以免影響經濟。

基於朝鮮半島的政治背景,在韓國,過往不少人將進步派稱為「빨갱이(紅色)的言論」(共產黨),因為憂慮「親朝鮮」的立場,進步派嚇窒不少韓國人,直至盧武鉉2003年上場,才活化「進步派」一字,令政客也更正面地以左派自居。

延伸閱讀:文在寅上場勢令「陽光」再現 金剛山旅遊、開城工業區解封?

禹仁哲認為左右兩派其實各有好處,可各取長處。(李澤彤攝)

年輕一代:左與右 不用分得這麼清楚

李省侖說:「在20至30歲這一代,要分進步派及保守派不是易事。祖父母一輩因為經歷戰爭,了解南北韓問題,所以較支持進步派;到了父母一輩就支持保守派。20、30歲一代則覺得沒有需要分左右派。」

禹仁哲則認為,由以前到現在,左右兩派都有很多紛爭,但其實左右派各自也有好處,可各取長處。他以自己為例:「有些事情我會支持保守派,有些事情會支持進步派,這個時代根本不用分得這麼清楚。」

李省侖背囊上每一個襟章都代表了一個他關注的社會議題。(李澤彤攝)

全身投入政治 「民主沒有休息」

去年燭光晚會,年輕人參與度高,本身就是關注國家、關心政治的年輕人,李省侖現時因為從事政黨工作而選擇休學。全身投入政治的他,被同事嘲笑沒其他興趣,唯一就是閱報。他也笑言自己工作時間長,因為「民主是沒有休息的」。韓國重要的民主運動光州民主化運動中,學生及年輕人也佔了很重要的角色,李省侖說為此感到很驕傲,更提到去年的燭光晚會,認為若持續便可令制度產生變化。

他們認為民主是慢慢發展的,禹仁哲說:「我們國家在幾千年前也是由王統治,經歷獨裁政權後來慢慢發展到今時今日,國家成為各位市民,而不是屬於一個領導的國家,市民也更加自由。」

禹仁哲(左)及李省侖亦有關注香港政局,李省侖向記者展示立法會議員羅冠聰的相片,指他在韓國知名度亦十分高。(李澤彤攝)

近年香港也有年輕人從政,他們覺得香港在這方面也帶了一些靈感給他們。李省侖提起羅冠聰和黃之鋒,指他們在韓國也很有名,更向記者追問二人的現況。禹仁哲則補充,他也認識在香港的人,知道香港有很多問題,與韓國社會很相似,希望可以用和平方式解決。「兩位香港的政治人,應該也會受到很多攻擊......希望他們堅持自己。」

【專頁】文在寅大熱當選總統 韓國何去何從?

(民主之路系列二)

系列一:從勇武到和理非非 光州民運前輩:不同時代不同手段

 

 

李省侖說學生及年輕人在民主運動光州民主化運動中,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為此感到很驕傲。(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