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與夜.李嘉耀】「回家」踢出歸屬感 兄弟班同爭冠同成長

撰文:蘇子暘
出版:更新:

本地足球的改革其中一項是重視地區發展,令大埔、元朗等地方勢力抬頭;而對「家鄉」的歸屬感,是球迷入場的原因,也是球員奮勇爭勝的額外動力。
在大埔出身的李嘉耀,便是當中的佼佼者。
25歲的他,上季助飛馬捧走菁英盃,今季轉投和富大埔後,在同一個盃賽決賽遇上了老東家,爭勝的慾望更強,「每一個人都想贏,我都一樣」。
攝影:鄭子峰

大元邨下的遊樂場,是嘉耀小時踢波以外的遊樂場所。

菁英盃決賽
和富大埔 Vs 香港飛馬
5月3日(周三) 下午3:00  旺角大球場
票價:$80、$30

大元邨踢波 廣福球場遇摯友

李嘉耀家住粉嶺,中學又在該區的聖芳濟各書院讀書,會和大埔拉上關係,都是因為家人和足球。

「以前家人和嫲嫲住在大元邨,我的哥哥都是在這裏出生,後來搬到粉嶺後我才出世,不過每逢假日我們都會回到大元邨探嫲嫲。」在屋邨有什麼娛樂?除了於樓下公園的遊樂場盪鞦韆、捉「金絲貓」,嘉耀日常樂趣便是和哥哥到3樓的平台踢波,兩個人踢起來,自自然然引來其他小朋友「跟隊」。

大約8、9歲時,嘉耀於大埔一個球場看哥哥訓練,場邊教練邀請下便接觸正規訓練。那時北區還未有代表隊,我們住在粉嶺的都到大埔學踢波,先是麥當奴青訓計劃,然後便踢大埔幼苗,選拔的便是「堅sir」李志堅,在廣福球場和黃威等人一起練波成長,說起來都十幾年了。」

這個3樓的天台夠大,鄰居會在此晾衣服,嘉耀又會在此踢波。

和同一班人踢波十數年,感情自然難能可貴,但多年好兄弟沒有各散東西,才是最值得珍而重之:「其實去年都有和幾間球會聯絡過,但在合同的細節上談不合。」有人說堅sir愛「攬住班仔」,嘉耀卻不認同:「去年球季完結後,堅sir都未有阻止我和其他球會簽約,直至我與香港隊出外比賽後回港,堅sir才問我有沒有興趣到大埔踢波。」

論待遇,大埔不比飛馬遜色,據指大埔贏波獎金達3000元,在港超中算是不錯,也比嘉耀效力飛馬時高;但真正留住嘉耀的是一份歸屬感。「都是一份情意結,可以和黃威、陳俊樂及馮慶燁一起踢波,自小又在大埔成長,一來住得近,二來大埔規模較小,人事亦簡單點,沒有一些上了位的球星,踢起波來沒有太大壓力。」除去感情因素,最現實的還是球員長遠發展。

堅sir與李嘉耀(左)合作多年,即使後者和其他球會傾合約亦沒有阻止,今季回到大埔可謂一起回到起點。

以出場機會行先 棄大會戰大埔

「以我這個年齡,有得出場才是最大考慮因素,上季完結後港隊教練金判坤建議我轉會要以有得踢行先,如果我轉投大會,隨時坐多過踢。」在香港當足球員,球隊一周練五日波加一日比賽,通常比賽前後都會作強度較輕的戰術和恢復訓練,如果沒有落場,足球員認真練波的時間只得3天,就算你想加操,超時後又會有康文署阿姐收場,想進步亦冇波踢;對此嘉耀雖然未身同感受,但好友的經歷令他深明此道理。

「2011年9月,我代表深水埗首次出戰港甲聯賽對公民,那場比賽我不停扭過對手攻門,賽後便有網民便讚我是『新山度士』;其實當年最出色的卻是10號仔的隊友劉卓軒。那時軒仔速度很快,控球在腳時對面外援不只搶不到波,更會被他扭過,第一年已經贏得了最佳青年球員。我會想:明明他是最突出一個,現在外界好像遺忘了他;如果他不是太早轉大會坐冷板,肯定有更好的發展。」

【港足日與夜】你從沒看過的本地波專題 香港球員的真實生活

嘉耀(左)指上次隨隊到約旦及黎巴嫩踢港隊賽事是次很好的經驗;阿Kim將他放在8號位,於右路不時移中幫波,但面對東亞更好水平的球員,才認清世界的距離。(足總提供)
大埔改踢3-5-2,對李嘉耀(右)便是如魚得水;這個陣式最大優勢是中軸球員有8個,集中中路令邊線球員有更大空間發揮,現在整條右路都由嘉耀看管,表現機會更多。(新華社)

改踢右翼衛 發揮更佳

去年飛馬奪菁英盃及足總盃雙冠軍,嘉耀未必是必然正選,但出場次數都算多,「踢了職業足球5年便捧盃,這可以說是起步」;不過來到大埔,嘉耀便是陣中3-5-2中的右翼衛,晉級決賽途中不只守住南區的蘇沙,更是邊路進攻的泉源,「有時我亦會想,已經踢了5年職業波,是時候改變了」。

變的未必是環境,而是要承擔更大的責任的決心。和富大埔打入決賽,只見球場外掛起大型的打氣橫額,在這裏成長的嘉耀更加感到要贏的決心:「平時操練都感到隊友有點緊張,連老闆都多了請食飯,上上下下都很重視這個盃賽,連球會亦加操,上星期開始已經沒有放假直至決賽為止。」

言談間不至感到嘉耀對今次菁英盃的重視,在這一年由進攻球員變成攻守兼備;嘉耀想為「家鄉」捧盃,大埔亦令他變成更好的球員,故事還會繼續寫下去。

下一季,嘉耀指很大機會留在大埔,始終今季大埔對強隊踢來毫不遜色,出乎其意料。